导语:胸壁静脉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因胸壁静脉内膜受损,形成血栓,导致血管壁炎症反应,甚至影响静脉周围组织。主要累及胸上腹静脉和侧胸静脉,临床表现以侧胸壁和腋窝部疼痛为主,常伴有条索状或累珠状静脉。胸静脉炎在临床上较为罕见,多发生于中年女性。
01患该病的病因及症状,有很多人还不了解
1、疾病病因
发病原因至今尚不清楚,但据认为与本病有密切关系的有局部损伤,外科手术和手术(如乳腺肿块穿刺活检,乳房切除,乳房整形等),风湿性关节炎,绷带包扎,穿紧身衣等。还有报道认为,该病与*素所致的血管内皮损伤和血流改变有关。
2、疾病症状
(1)本病一般无严重症状,病程短,主要临床表现为腋窝部胸痛或侧胸痛,侧胸可触及胸片。腋窝部,侧胸壁突然性疼痛病情程度不同,病程长短也不同,多数可在2周左右好转,少数可延长。患者上臂抬高,呼吸困难,病变部位疼痛加重,数日后缓解,大部分2周后消失。
(2)二侧胸带索
经侧胸壁至腋窝可触到一索,有的呈串珠状,开始较软,稍晚变硬,直径3~5mm,有压痛。索具可移动,两端界限不明显,抬起上臂时可见皮肤内陷覆盖静脉,形成凹槽,索具显形明显。
(3)相伴症状:一些病人淋巴结增大。
(4)并发症:胸静脉炎可合并肺栓塞,但其发生几率较小,且无其他并发症,无恶变倾向。
02患病后需要如何进行检查和治疗,需要多多学习
1、预期检查
在医生询问完病史和症状后,通常会做胸部体检,然后可以做乳房X线检查和超声检查来确定诊断或作出鉴别诊断。
2、身体检查
受累静脉走行区多不红肿,可扪及一条直径3~5mm,与皮肤紧密粘连,轻至中度压痛,可移动,与皮下组织无粘连。患儿静脉长度为8~16cm,病灶主要累及侧胸壁至腋窝部,部分病灶下腹部有条索。抬起上臂时,可见覆盖静脉的皮肤凹陷,形成凹沟。
3、成像检验
(1)超声波检查:声像图可以在病变部位的皮下脂肪内探查到一个不可压缩的低回声或无回声的管状结构。彩超显示该结构内无血流信号,但在其周围可见动脉血流。
4、X线检查:病灶呈线性密度聚集状。
5、分析原理
对于该病的诊断,可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综合判断,诊断并不困难,必要时可采用超声检查、乳腺摄影等方法进行诊断。在诊断过程中还需要与其他疾病如乳腺导管扩张进行鉴别。
6、区别诊断
导管扩张症:在乳腺摄影检查中发现病变区域存在线性密度聚集。声像图可以在病变部位的皮下脂肪内探查到一个不可压缩的低回声或无回声的管状结构。这种结构比膨胀的乳腺导管更长,位置更浅,有时呈串珠状,多位于乳腺外上象限,即使在乳晕周围,也不会在乳晕后方终止。
7、疾病治疗
(1)处理原理
因大多数病人病情轻,病程短,多有自愈能力,一般不需特殊治疗,可局部热敷或对症服用一些止痛剂和活血化瘀类中药。对病程长,病情严重的病人,离断静脉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2)手术适应证
对病情较重,病程较长的病人,可采用静脉穿刺术。
(3)手术方式
做局麻后,在硬化静脉上做小切口,切断硬化静脉,1.0cm即可,硬化静脉全部闭塞,无需结扎。
(4)身体疗法
局部性超短波理疗:局部性超短波理疗是指利用不同的辐射电极,通过直接接触方式,将高能量的短波作用于患者。能使病灶组织坏死脱落,清除病灶,还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组织康复。
(5)中药疗法
中药湿热敷:对暂时性胸壁静脉炎的辨证治疗方法。应用中药液湿热敷,可温经活血,散瘀止痛,主要是为了避免服用某些抗生素所造成的伤害,同时加速胸壁静脉炎的愈合,副作用较小。上述所述治疗方法均需在专业中医医师指导下进行,请勿自行使用药物。
(6)处理周期
大多数病人在接受对症治疗后2周内可以明显好转,受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及体质等因素的影响,个体间存在差异。
03患病后的生活护理,以及预后工作要做好
1、总预后
大多数病人的症状能自行缓解,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少数病人还可以通过药物或其它治疗达到临床治愈,预后一般较好。突然胸痛,当上臂抬高,呼吸困难,病变部位疼痛加重,可影响正常生活。
2、自愈
这种疾病是一种自愈性疾病,大多数病人可以在2周~6个月内治愈。对于病程较长且迁延不愈的患者,应积极就医。
3、治疗性
大多数病人可以通过药物治疗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少数病程较长的病人,药物治疗无效,行静脉穿刺术后也可达到临床治愈。绝大多数是可以治愈的,具体的治愈率还没有数据。大多数病人在接受药物和手术治疗后可以根治。
4、生活管理
(1)女性应尽量避免长时间佩戴下缘带钢丝的文胸。避免长时间穿紧身的衣服。对于需要长时间劳作的病人,要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剧烈劳累。病人肥胖且缺乏锻炼,应坚持适度锻炼。
(2)对于病情较轻的病人,家属应及时送医治疗,病人本身也应引起重视,不可掉以轻心。就诊后,病人应遵照医嘱服药,家属也应积极鼓励病人按疗程服药。
结语:对病情较重、久治不愈的病人,家属应给予心理支持,多给予病人鼓励,给予积极的引导,能给病人实际治愈的病例,使病人重新获得信心。病人不必过分担心,如果过度担心心理出现,家属应积极疏解情绪,必要时可向心理医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