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过国忠通讯员孙镇江虞璐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近来,由于受疫情环境影响,致使老年人深静脉血栓高发。这种在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疾病,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
那么,哪些因素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高发是否与疫情环境影响有关?该如何做好日常预防?3月5日,科技日报记者走访了相关专家。
深静脉血栓并不只是老年人的疾病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常发生于下肢,也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医院血管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孙蓬博士说。
孙蓬介绍,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是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危险因素:包括原发性因素和继发性因素。原发性因素:促进凝血的成分多了,溶解血栓的成分少了。明确了原发性危险因素的,可能要长期口服一些抗凝药物;继发性危险因素,例如大手术或严重创伤后、长期卧床、肢体制动、肿瘤患者、血液粘滞度增高等。
尤其初春之时,气温仍低,人体受到寒冷的刺激以后,全身的毛细血管收缩,加上缺少运动,血液流动严重受阻,容易引起血液流通不畅,形成血栓,以及引发心血管疾病等。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危害包括:导致腿肿,进而导致肢体坏死;常导致肺动脉栓塞,进而可能导致死亡;后期还会导致血栓后综合征,致使患者长期腿肿,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孙蓬说。
医院血管外科科主任毛由*告诉记者,从临床和发病机理来看,血栓并不只是老年人的疾病,它在任何年龄段、任何时间都可能发生。轻的可能只是患肢肿胀、疼痛、麻木,严重的甚至可威胁生命。
“在向近心端蔓延时,血栓有可能会出现脱落,掉下来,会顺着血流方向往心脏方向流动,如果回流到肺动脉,出现大的栓滞,直接堵塞肺动脉的话,死亡率还是比较高的,有一些患者直接在家里会导致猝死。毛由*说,因此,血栓带来的危险非常之大,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高发与日常生活习惯息息相关
“日前,一位男性老年患者,到医院时,他的左腿又肿又发红,一碰就痛得受不了。通过B超检查,确诊患上了深静脉血栓,立即采取了手术治疗。”毛由*说。
“我们在问诊中了解到,这位患者诱发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因素是,疫情发生前,他每天会出去买菜、散步,甚至参加一些户外运动。”毛由*说,但近期由于受疫情影响,他已在家待了近一个多月,连楼都没下去过。
毛由*还介绍,类似如此缺乏适当运动诱发深静脉血栓的患者,最近比较集中。有的患者在家打牌,有的患者守着电视,有的患者睁开眼睛就坐在电脑前,更多的久卧在床,他们往往是保持着一个姿势,一坐就几个小时,直接致使腿肿胀,发生了血栓。
“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家里,久坐久躺着不动,下肢缺少活动,就会致使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等。”毛由*说。
在专家看来,尽管目前疫情环境确实也带来一些影响,但从临床发病的成因来讲,与患者自己身体和日常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其中,因疫情防控社交变少,活动单一,缺乏运动,生活节奏变慢,整体待在室内,缺乏一定运动。特别是一些本来患有腰腿痛的中老年人,由于虚弱无力,更是不愿运动。这类人群发生血栓风险就相对就高。
提早预防是最有效的措施
专家认为,预防深静脉血栓高发,必须从多方面高度重视,建立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检查、早治疗,及时控制病情,防止并发症。
孙蓬建议,要提早从几个方面做好有效预防措施:
——要重视高血压、冠心病等相关疾病的早期治疗,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特别是对于骨折、肿瘤、脑中风、脑外伤等导致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要高度重点做好护理,了解居家护理的科学方法,防止发生各类并发症危及生命。
——要平常多喝水,饮食也要均衡,不要过于油腻,清淡饮食,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改善血脂,稀释血液浓稠度,降低血液粘滞度。
——要注意做好保暖,避免久站久坐,合理调整生活,保持适当运动,尤其是踝关节运动。老年人户外运动,不宜过早晨练,时间也不宜过长。
——要控制情绪,切忌狂喜、暴怒、忧郁、悲伤和惊恐,通过交流、正念、冥想等技巧,来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保持乐观愉悦的心情。
——如果发现下肢肿胀、疼痛、麻木、站立不稳等症状,甚至伴有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情况,应尽早就医检查和治疗,进行药物预防和物理预防。
毛由*特别提醒,疫期非常时期,大多数市民都宅在家里,久坐久卧的人应及时调整姿势,可以隔一段时间起身活动一下,抬抬脚、绷绷脚尖,锻炼锻炼身体等,有条件的可在科内做一些腿部拉伸、踝泵屈伸等专业运动。同时,不要长时间卧床,或者躺在沙发上,一般一小时起来活动10分钟左右。
来源:科技日报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岳靓
审核:朱丽
终审:冷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