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肝衰竭是威胁生命的急危重症,随着内科诊治技术的提高和重症监护标准化的推进,本病的死亡率较10年前已有大幅度降低,但死亡率仍在50%左右。由于肝源不足、治疗费用高昂以及技术准入等问题,目前肝移植的发展受到限制,如何有效的提高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生存率,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
01了解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病因病机,当内*素过多时,会使肝组织损伤
1、免疫炎症损伤
大多数由肝衰竭引起的死亡与严重的免疫反应失调有关,而与原发病关系不大,肝衰竭发生过程中,细胞因子的产生和分泌、免疫细胞的功能活化、趋化因子的产生均有可以直接激活人体的免疫应答系统,从而诱导和造成免疫应答的紊乱和失控,进而直接导致肝细胞的损伤,当肝细胞的坏死或凋亡远远超出了肝脏再生的能力范围时,就会发展为肝衰竭。
肝脏内存在着大量的固有免疫细胞,如Kupffer细胞、中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DC)、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等。巨噬细胞是先天免疫应答中的关键效应细胞,参与了肝脏炎症的启动、增殖和消退,而Kupffer巨噬细胞是存在于肝内的最主要的一种巨噬细胞,具有较强的细胞可塑性。
它们通常可以分化成已激活的M1巨噬细胞和激活的M2巨噬细胞等多种功能各异的亚群细胞。M1巨噬细胞表现出一种细胞*性、促炎效应,而M2巨噬细胞表现出抑制免疫和炎症反应,并参与伤口修复和血管生成,两种不同的亚群平衡着机体的促炎反应和抗炎反应。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幼稚的Kupffer细胞大部分会分化为M2型巨噬细胞,释放出能够保护和维持肝脏免疫耐受的免疫调节介质。在肝衰竭发生早期,激活的Kupffer细胞表现出经典的M1激活表型,从而产生大量促炎介质,促进肝损伤。
而在肝衰竭发病缓解时,Kupffer细胞则大部分表现为激活M2型巨噬细胞的特征,产生抗炎因子和促增殖细胞因子。树突状细胞(DC)是肝脏内含量丰富的一类具有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也是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之间的重要联系,DC能够识别、捕获、处理和呈递抗原给T细胞(Th细胞)。
十分高效地激活T淋巴细胞,从而引发肝脏内的免疫应答反应。NK细胞是肝脏内的先天淋巴细胞,参与组成抵御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NK细胞表现为具有很强的肝细胞*性反应,活化的NK细胞通过整合素迅速与靶细胞建立动态接触,然后穿孔素和颗粒酶外排,破坏细胞膜,从而诱导肝细胞的凋亡。
2、缺血缺氧性损伤
肝脏有经由肝动脉和门静脉的双重血供,约80%是氧合较差的静脉血经门静脉输送,氧和血供的改变是大多数肝脏疾病病理改变的基础,而肝衰竭时,肝脏结构的破坏,导致微血管的栓塞,并加重门静脉高压症,引起了明显的肝灌流障碍。
正常情况下,内皮细胞通过释放各种血管舒张因子,如NO、前列环素、超级化因子和内皮素等,在人体各部位维持正常的血管张力和灌注,当肝脏功能明显受损失,血液中的内*素会刺激内皮细胞主要合成和释放内皮素(ET)。
研究表明,内皮素作为目前发现功能最强的缩血管因子,能够破坏肝内血管的张力平衡和正常灌注,从而导致肝内的微循环障碍。当内*素过多时,还可刺激NO的合成,过量的NO会诱使肝细胞凋亡,使肝组织损伤,肝脏结构破坏,促使微循环障碍,加重肝脏缺血缺氧。
3、内*素血症
肠道内通常存在大量的细菌和内*素,当肝脏严重受损时,肠道菌群紊乱,细菌过度繁殖,主要是革兰氏阴性菌在肠道内过度生长,产生大量内*素,由于肠道黏膜屏障发生障碍,且肝脏清除内*素的能力下降,内*素无法被肝脏及时清除进入体循环,发生肠源性内*血症。
内*素可刺激内皮细胞合成和释放内皮素,造成肝内微循环障碍。内*素还可以诱导Kuffer细胞等巨噬细胞,触发细胞因子与炎性介质的合成和释放,从而导致大量肝细胞死亡以及肝脏微循环障碍,加重肝衰竭的病情发展。
02深入了解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治疗方式,目前没有特效的内科治疗手段
1、内科综合治疗
(1)一般支持治疗
慢加急性肝衰竭由于病情凶险,预后差,虽然目前没有特效的内科治疗手段,但是积极地内科治疗仍然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首先,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需要卧床休息,避免劳累,以有效减轻其肝脏负担,同时我们还应该特别注意加强对患者的病情的监控,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