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上午8时,75岁的陈先生和儿子一起出了门,半个小时医院(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他开始了新一轮的化疗。“能把罹患肺癌的父亲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医生已经很了不起了!”看着病床上面色红润的父亲,儿子言语间满是谢意。
突发大咯血命悬一线
“双介入”接力止血死里逃生
去年6月,家住后湖的陈先生突然开始咳嗽咳痰,吃了一周感冒药不见好转。直到他突然咳出鲜血,家人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紧将医院咯血中心。
检查发现,陈先生左肺下叶有一个直径5厘米的肿物,高度怀疑是肿瘤“啃噬”血管导致的出血。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李发久当机立断,立即带领团队为陈先生实施“双介入”手术。
术中的复杂情况远远超出医生的预期:肿瘤新生血管野蛮生长,侵犯血管多且复杂,术中反复出现新的出血点,栓塞治疗难度大。为了彻底止血,在麻醉科与介入中心全力配合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血管介入组与内镜介入组12名医护人员轮番上阵,从体动脉、肺动脉、气管三入路“围剿”出血点,先后完成支气管动脉栓塞术、肺动脉栓塞术、支气管镜下球囊封堵术。经过5个小时抢救,陈先生艰难地闯过止血关。
术后,陈先生发生严重的肺部感染,呼吸道分泌物多且黏稠、反复高热、呼吸困难。重症监护病房医护团队多次行床旁支气管镜下吸痰,精准用药,经过医护人员30多天的日夜坚守和综合治疗,陈先生挺过了感染关。
另辟蹊径确诊和治疗
4个周期化疗肿瘤缩小一半
闯过了止血关、抗感染关,陈先生的治疗并未就此结束。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童慧医生是陈先生的管床医生,隔三岔五给已经出院的他打去电话,耐心询问病情,劝他回来从根本上解决肺部占位的问题。
“是他们的坚持打动了我,我相信他们!”陈先生告诉记者,从*门关走了一遭后,他原本放弃继续治疗,是医生的陪伴和鼓励让他鼓起勇气。
去年8月底,陈先生再次入院。取活检明确诊断作为至关重要的一步,却成了一道“拦路虎”。“正常从支气管镜下取活检会有再次出血风险,该如何避免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朱紫阳查阅大量资料文献后,创新性地提出解决方案:肿物位于左肺门,既靠近气管,也贴着食管,可以尝试经食管取活检。
经过与消化内科反复讨论研究,朱紫阳的建议得到大家认可,消化一科主任贾业贵在超声胃镜下经食管纵膈成功取出活检,未出现任何出血,最终明确为肺鳞癌。
“肺癌也可以当成慢病进行管理。”李发久带领团队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全身静脉化疗。将化疗药物经过支气管动脉直接灌注到肿瘤内,杀死肿瘤细胞。经过4个周期的化疗,陈先生左肺肿瘤已经从5厘米缩小到2厘米,体重也从入院前的80斤恢复到斤。
看着行动自如的陈先生,李发久感慨地说:“我们从未放弃过,只要有1%的希望,就会付出%的努力。”
通讯员罗瑶
来源:武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