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血栓是脊髓损伤患者常见的一个并发症,常常不容易被发现,但同样有致死的风险。
临床上深静脉血栓有95%以上发生于下肢,主要是因为下肢静脉行径比较长,加上为了克服地心引力,使血液能够正常回流,下肢的静脉瓣多且发达。脊髓损伤后患者瘫痪,长期卧床,压迫下肢,导致下肢的血管扩张,下肢肌肉收缩功能丧失,使下肢静脉血液回流较差,极易形成下肢静脉血栓。
深静脉血栓会造成:
静脉曲张。造成下肢小腿静脉血管呈深蓝色凸起,扭曲。
肿胀。血栓形成后影响血液的流通,造成下肢肿胀,会引起患者疼痛,如果情况加重,造成下肢肌张力增加,会引起患者动脉痉挛。
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一旦脱落,随血液进入肺部,造成肺动脉栓塞,会影响血氧交换,导致呼吸困难、心脏骤停,危及生命,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严重的并发症。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对于急性期的患者,无法剧烈活动,需要长期卧床,这时可以在患者的下肢垫上靠垫等物品,使患者的下肢抬高,促进血液的循环,防止水肿。
保持患者每日的水分摄入量,当患者水分摄入少后,体内的水分也会减少,造成血液的黏稠,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进入恢复期的患者可以尝试进行下肢主动或被动活动,可以降低肌张力,促进肌力恢复,使血管的收缩恢复正常。
患者也可以在日常中通过穿压力袜保持血压稳定的回流,防止静脉血栓的形成。
饮食上以清淡为主,少食油腻,高胆固醇的食物,防止血液中的胆固醇升高,脂肪堆积在血管内,影响血液流速。
对于脊髓损伤的患者在卧床期间会被很多的并发症所侵扰,患者的家属一定要加倍护理,并发症不止会给患者的恢复造成影响,也会给患者的生命带来威胁。当发现患者出现下肢肿胀、疼痛时应及早就医,早发现早治疗可避免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