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栓塞术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静脉血栓和动脉血栓有什么区别
TUhjnbcbe - 2022/6/20 15:02:00
北京荨麻疹医院地址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846488.html

一位门诊患者问:“有亲戚得过血栓,最后截肢了,我也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史,以后会不会截肢?”

很多人会根据自己获得的碎片化信息,误认为只要是血栓,就会偏瘫、截肢、脑梗塞,甚至死亡,心理负担很重,但又没有可靠的信息渠道来解释这些疑问。

事实上,导致偏瘫、截肢、脑梗塞的往往是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和静脉血栓类疾病不是一回事儿。

尽管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都属于血管病,会导致很多疾病乃至死亡,但两种类型的血栓区别非常大,静脉血栓导致截肢的风险还是很小的。

下面就从两种血栓的成因和后果、临床症状,成因和后果,血栓成分和用药,这两几个方面给大家概括一下区别。

一、临床症状不同

动脉血栓

动脉血栓主要影响到组织供血,会产生因供血不足导致的各类症状。典型的下肢动脉血栓,患者会感觉肢体麻木,疼痛,皮肤发凉,苍白,严重者出现足部的坏死。如果血栓堵塞供应头部或者心肌的动脉,就会导致脑梗塞或者心梗发生,出现头痛、胸痛等症状。

静脉血栓

静脉的功能主要是引流血液,静脉堵塞会导致组织和器官淤血,出现水肿,胀痛,皮肤温度增高等表现。典型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就会出现下肢的增粗,水肿,疼痛,皮温增高等表现。

二、血栓成因和后果不同

动脉血栓

大多数动脉血栓的发病原理,是在患了动脉粥样硬化(“粥样”硬化与一般的硬化最大区别就在于“粥样”,也就是说血管在正常老化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粥样”的特点。是一种粥样斑块沉积在血管壁并造成动脉狭窄的疾病),血管内壁已经有“粥样”斑块(动脉壁内层积聚的异常物质,呈粥样)的基础上。当附在血管壁上的斑块出现破裂,血小板会立即聚集,并召集其他凝血因子(如纤维蛋白)在破损的血管处凝结成块,产生动脉血栓,最先形成血小板血栓。

这些血栓暂时或永久阻碍血液流动,导致受血器官或肢体损害,严重者容易造成心梗、脑梗、腿部梗塞等疾病,造成偏瘫,截肢,死亡等严重后果,因此一旦发病,尽快解除血管的阻塞是重要目标。

静脉血栓

静脉血栓虽然在全身各处静脉也会发生,但大多数发生在下肢,经常会在小腿深静脉瓣的瓣尖或者肌间静脉丛的静脉窦内形成,尤其是小腿的比目鱼肌和腓肠肌位置,被称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最为紧急严重的后果是血栓随着血流到达肺动脉,导致肺栓塞。因为解剖结构不同,静脉血栓一般不会到达颅脑,除非解剖结构存在异常如心脏畸形等因素,才有可能发生,但概率很低。

疾病如果进入慢性期,可以出现深静脉血栓后遗症,产生腿部肿胀,肢体沉重,皮肤变色甚至溃疡等后果,影响生活质量,但并不会导致截肢。

三、血栓成分不同治疗用药方向也不同

动脉的急性血栓,富含血小板,颜色会发白一些,被形象的称为白血栓;静脉血栓的主要成分是纤维蛋白网中的红细胞,含有相对较少的血小板,所以被称为红血栓。

恰恰因为血栓成分不同,动、静脉血栓的药物治疗也有所差异。

针对凝血过程的药物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抗血小板药物

?抗凝药物

?纤维蛋白溶解药

对抗动脉血栓要用抗血小板药

血小板是动脉血栓的主要成分,所以要抑制动脉血栓形成,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为主,另外两种药物为辅。

对抗静脉血栓要用抗凝药

纤维蛋白是静脉血栓的主要成分,抗凝药物和纤维蛋白溶解药物,是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的主要治疗用药。

需要说明的是,静脉血栓和动脉血栓并非截然不同,动脉血栓更常见的是混合血栓,头端是典型的白血栓,后续蔓延的部分则可以是红血栓,因此用药需要专科医生结合具体的病情来选择。

以上就是,静脉血栓和动脉血栓的区别,了解了这些知识,就不用担心静脉血栓会被截肢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静脉血栓和动脉血栓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