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缺血坏死(ONFH)常导致严重的髋关节功能障碍,是骨科领域迄今尚未解决的疾病之一。根据诱发因素,可分为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和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两类。
01病因创伤性:多因髋部受伤后引起股骨头骨折、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以及没有骨折脱位的髋部软组织损伤。由股骨颈骨折而发展成股骨头坏死者最为多见,约占股骨颈骨折的30%左右,患者年龄越小发生股骨头坏死的机会越多,这主要是因为创伤引起股骨头滋养血管中断或瘀阻,股骨头缺血而造成。非创伤性:包括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某些疾病的治疗需要或是误用激素)、酒精中*、减压病等等,这些因素有的可以造成血液粘稠度增加,也可以导致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吸烟、肥胖等增加了发生股骨头坏死的风险,被认为与股骨头坏死相关。02发病机制发生机制尚不清楚,大多数情况下,人们认为股骨头坏死是由遗传易感性、代谢因素和影响血液供应的局部因素(包括血管损伤、骨内压升高和机械应力)共同作用所致。大多数专家都认同股骨头和骨髓(产生干细胞和血小板)血液供应不足,导致骨细胞(成熟骨骼内的细胞)和/或间充质细胞(形成软骨、骨骼和脂肪的干细胞)死亡。结果是新的但较脆弱的骨质脱钙或骨吸收(骨小梁变细薄),随后导致软骨下骨折和股骨头塌陷。
引起骨坏死的其他机制包括血管收缩引起的变化,这种变化与过量的糖皮质激素直接影响骨骼和静脉内皮细胞,以及激素相关性血脂升高、微动脉脂肪栓塞相关。
03流行病学特征
据估计,美国每年新增20,至30,名患者。因骨坏死行THA的患者约占美国全髋关节置换总数的10%。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可能罹患骨坏死,以30至65岁的患者最常见,平均年龄通常小于50岁。男女比例根据合并症而变化:酒精性骨坏死在男性中更为常见,而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相关的骨坏死则以女性为主。
每年有超过20,人因髋部骨坏死需要住院治疗,大部分病例都是双侧坏死。
04分级1.Ficat分级:
0期:无疼痛,平片正常,骨扫描与磁共振出现异常。I期:有疼痛,平片正常,骨扫描与磁共振出现异常。II期:有疼痛,平片见到囊性变或/和硬化,骨扫描与磁共振出现异常,没有出现软骨下骨折。III期:有疼痛,平片见到股骨头塌陷,骨扫描与磁共振出现异常,见到新月征(软骨下塌陷)或/和软骨下骨台阶样塌陷。IV期:有疼痛,平片见到股骨头塌陷,出现关节间隙狭窄。2.Steinberg分级:
0期:平片、骨扫描与磁共振正常。I期:平片正常,磁共振出现异常:A轻度股骨头病变范围15%;B中度15-30%;C重度:30%。II期:股骨头出现透光和硬化改变:A轻度:15%;B中度:15-30%;C重度:30%。III期:软骨下塌陷(新月征),股骨头没有变扁:A轻度:15%;B中度:15-30%;C重度:30%。IV期:股骨头变扁:A轻度:15%或塌陷2mm;B中度:15-30%或塌陷2-4mm;C重度:30%或塌陷4mm。V期:关节狭窄或髋臼病变:A轻度;B中度;C重度。VI期:严重退行性改变。3.ARCO分级:
此分期与年分期系统相比,主要修改了3处:(1)删除0期;(2)根据股骨头塌陷程度(≤2mm、2mm),将3期分为早期和晚期;(3)不再根据坏死区域的大小/位置/长度进行分期。05治疗选择诊疗流程:
(一)非手术治疗
1.保护性负重:避免撞击性和对抗性运动。使用双拐可有效减轻疼痛,不主张使用轮椅。
2.物理治疗:包括体外冲击波、电磁场、高压氧等。
3.制动与牵引:适用于股骨头坏死早中期病例。
4.药物治疗:建议选用抗凝、增加纤溶、扩张血管与降脂药物联合应用,如低分子肝素、前列地尔、华法林与降脂药物的联合应用等。也可联合应用抑制破骨和增加成骨的药物,如膦酸盐制剂、美多巴等。药物治疗可单独应用,也可配合保髋手术应用。
扩血管药物:疗效确切,但缺乏长期随访。
抗凝药物:针对血液系统疾病导致高凝状态引起的股骨头坏死有一定疗效,但对其他原因引起的无效。
降脂药物:坏死发生率、股骨头存活率无统计学差异。
二膦酸盐:疗效确切,但缺乏长期随访。
5.中医药治疗:以中医整体观为指导,遵循“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的基本原则,强调早期诊断、病证结合、早期规范治疗。对高危人群及早期无痛患者以活血化瘀为主、辅以祛痰化湿、补肾健骨等中药,具有促进坏死修复、预防塌陷的作用;对早期出现疼痛等症状的股骨头坏死,在保护性负重的基础上应用活血化瘀、利水化湿的中药,能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对中晚期股骨头坏死,应用活血化瘀、利水化湿中药配合外科修复手术,能提高保髋手术效果。
(二)手术治疗
1、髓芯减压
髓芯减压的效果与病变的范围和坏死程度、减压位置的准确性有很大关系。
提高准确性的方法:关节镜下髓芯减压
提高准确性的方法:MRI介导下髓芯减压(国内开展少);3D打印导板髓芯减压。
3D打印导板:
髓芯减压可同时配合自体松质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P、PRP等一起植入。
髓芯减压+植骨术
髓芯减压+生物制剂(干细胞/BMP/PRP)
髓芯减压+植骨术+生物制剂
2、植骨术:
髓芯减压可与植骨术相结合,以帮助再生健康的骨骼并支撑股骨头的软骨。骨移植物是被移植到坏死或死骨区域的健康骨组织。自体移植是从身体的一个部位获取骨骼并将其转移到身体的另一部位。从供体或尸体获取的骨移植物称为同种异体移植物,通常通过骨库获得。3、吻合血管的腓骨植骨:
LuCao等比较了髓芯减压及游离带血管蒂腓骨移植两种方法在改善股骨头的血管分布的效果。术后6月,髓芯减压组的髋关节的血管供应低于腓骨移植组节(68%VS95%),术后36月时则为(57%VS91%)。
4、截骨术:
包括股骨转子间旋转截骨或股骨转子间成角截骨,其目的是使股骨头坏死区域远离负重区域,理论上允许股骨头愈合或推迟坏死的进展。股骨转子间旋转截骨:既往学者报道(数据等级:II级1个,III级3个,IV级5个),共有髋,平均随访3至15年,成功率为82%至%。股骨转子间成角截骨:在1项III级和3项IV级研究中,共有髋,平均随访6至18年,成功率为82%至98%。当对早期骨坏死患者进行股骨截骨术时,年龄较小(40岁)且体重指数较低(25kg/m2)和术后完好率(apost-operativeintactratio,即完整的关节面与髋臼承重区的比率)33%的患者,预后较好。尽管结果良好,但在西方国家使用率较低,部分原因是适应症有限。此外,截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包括骨折复位丢失及内固定移位,延迟愈合及骨不连。另外,如果截骨术失败,由于股骨近端解剖结构异常以及需要移除内固定,致使行THA更为困难。5、全髋关节置换:
股骨头严重塌陷后,髋关节置换是唯一可行的手术选择,对晚期股骨头坏死提供最可靠的疼痛缓解,THA可成功缓解大多数患者的疼痛并恢复其功能。由于大多数股骨头坏死为年轻患者,THA在这些患者中的长期结果仍不尽人意。多数研究报道2至12.7年随访,假体存留率为95%至%(见下表)。对于这些年轻患者,多数学者建议采用陶对陶界面,可以提高长期假体生存率。▲图片来源:谈髋论膝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