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病例一
患者,女性,58岁。
主诉:腹痛3天,加重伴便血1天。
现病史:患者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不适,为持续性胀痛,进食后加重。无恶心、呕吐,无发热、寒战,未行诊治。1天前患者腹痛加重,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医院就诊,行输液、抗炎、补液、抑酸治疗(具体不详),症状无缓解。
手术:行剖腹探查、肠切除肠吻合术。术中诊断: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伴肠坏死。
病理:切除小肠一段,长92cm,直径3.5cm,部分肠管弥漫暗红色,长82cm。(小肠)送检肠管出血坏死,肠系膜内见血栓形成伴广泛出血。
02
病例二
患者,男性,69岁。
主诉:腹痛8小时。
现病史:患者8h前活动后出现腹痛,为脐周持续性胀痛,伴恶心,无呕吐。4h前感上述症状加重,为脐周及右下腹持续性胀痛。查体腹肌紧张,全腹压痛、反跳痛;肠鸣音消失。
手术:行剖腹探查、右半结肠切除术。术中诊断:盲肠坏死、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肠梗阻。
病理:切除回盲部肠管一段,回肠长11cm,周径8cm,肠管扩张,结肠长18cm,周径10cm,盲肠肠壁弥漫灰褐灰红坏死状并扩张,范围约10*10cm,阑尾长4.5cm,直径0.7cm。(回盲部)送检盲肠肠管部分区全层出血坏死,间质血管扩张充血伴急慢性炎细胞浸润,符合肠坏死改变。
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
肠系膜血管栓塞是指肠系膜动脉(SMA)血栓或栓子形成、肠系膜静脉(SMV)血栓形成,导致急性肠缺血所引起的一系列综合征。
病因:
①SMA栓塞:血栓栓塞(最常见,房颤、室颤病史)、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血栓栓塞、肠系膜动脉夹层动脉瘤、特发或术后胆固醇性栓塞、血管内支架、胃肠道出血肠系膜血管栓塞治疗等。
②SMV栓塞:肝硬化、门脉高压、血液高凝状态、创伤、急性胰腺炎等。较SMA栓塞少见。
临床表现:
①SMA栓塞:多起病急骤,突发腹部持续性剧烈绞痛,伴频繁呕吐。初期肠鸣音存在,与腹痛程度不相称。当呕吐血性物质或排出暗红色血便时腹痛可减轻。
②SMV栓塞:多起病缓慢,多表现为腹部不适,排便习惯改变,初期症状相对较轻。随时间延长,可出现剧烈腹痛,持续性呕吐,腹泻和血水样便更甚于动脉栓塞。
CT特点: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多以急腹症表现,所以CT是最重要的检查方法。CT平扫有时可显示肠系膜血管内略高密度栓子,密度较正常血管高,CTA示肠系膜血管内充盈缺损。增强扫描肠壁全层不增强提示坏死,特异性96%。
平扫显示肠系膜上静脉内高密度栓子、静脉期显示充盈缺损(箭头)。
但患者就诊时往往首先做CT平扫检查,不能直接观察肠系膜血管情况,所以正确认识其间接征象很重要。
①肠壁、肠系膜和门静脉内积气:提示肠坏死且多提示SMV栓塞。结合肠外游离气体更加提示肠坏死穿孔。特异性几乎%。
门静脉内积气,结合肠壁改变,高度提示肠坏死。
②肠壁增厚:一般SMV栓塞患者肠壁增厚较为明显(可理解为静脉回流障碍);SMA栓塞患者肠壁增厚不那么明显,甚至可表现为「薄纸样肠壁」(肠壁厚度<3mm)。
图1-3分别为:SMV栓塞患者,肠壁明显增厚;SMA栓塞患者,肠壁明显增厚;SMA栓塞患者,肠壁「薄纸样改变」
③肠壁密度改变:可为低密度或高密度。低密度一般为肠壁缺血水肿所致,在SMV栓塞患者表现的较为明显。高密度多是由于肠壁内出血所致,相对少见。
④肠管扩张积液:多是由于肠壁缺血蠕动功能障碍及肠壁渗出液体或血液所致。一般认为小肠内径>3cm、结肠内径>6cm可视为扩张。
⑤缆绳征:肠系膜血管呈缆绳样增粗,边缘模糊,是由于肠系膜血管充血水肿和渗出所致;多见于SMV栓塞。
图1.SMV栓塞患者,肠管明显扩张积。图2.肠系膜「缆绳征」。
SMA和SMV对比:
病例回顾
01
病例一
病史较长(3天以上)+初期症状轻+病程进展症状加重+肠系膜上静脉平扫密度较高+肠壁明显增厚+缆绳征—SMV栓塞
02
病例二
起病急(腹痛1天)+初期症状重+部分肠壁增厚—SMA栓塞。
门静脉积气+肠外/肠壁积气—肠坏死。
三步走,点击右上方「设为星标」,晚21点与您不见不散。
作者
乾坤
编辑
小雪球
责任编辑
彭龙
插图来源
作者提供
题图来源
站酷海洛
投稿转载
penglong_medical
hot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