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溢血和脑栓塞统称为脑卒中,它们发生的根本原因都是脑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只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不同,而导致的结果不同,这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有一定的关系。
发生脑卒中的人一般都存在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比如患有糖尿病、高血压或是长期吸烟等。这些因素的存在会损害血管内皮,使血管内皮出现细微的“伤口”,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运载着脂类物质就会沉积在这些“伤口”处。
此时体内的吞噬细胞就会出来清理这些脂类物质,连同低密度脂蛋白一起吞下去,吞到一定程度时吞噬细胞被“撑破”且附着在血管壁中,呈现出像粥一样的状态,血管就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由于血管壁中有了这些“粥”的存在,血管就会变厚,弹性下降,脆性增加,很容易发生破裂出血。
如果血管某处沉积的“粥”较多,就会在局部形成团块,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斑块。通常这些斑块会被包裹上一层薄膜,称为纤维帽。如果这顶帽子破裂了,里面的粥就会流出来,血液中的血小析会赶来聚会在这些粥上,且越聚越多,就形成了血栓而堵塞血管。
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就像脑血管上的不定时炸弹,随时都可能因一些因素的影响而破裂或形成,比如突然血压升高、情绪激动、摔倒碰撞等等,如果是脆性的血管破了就会脑溢血,如果是斑块破裂引发了血栓就是脑梗塞。
所以,患者是发生脑溢血还是脑梗塞,与脑血管动脉硬化的程度与是否存在斑块有关,一般情况下,两者发生的机率差不多。因此,要防止脑卒中的发生,最根本的就是要避免或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