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脑血栓?
脑血栓形成是指在颅内外供应脑部的动脉血管壁发生病理性改变的基础上,在血流缓慢、血液成分改变或血液粘稠度增加等情况下形成血栓,致使血管闭塞而引发病变。患者可能会出现肢体发麻、言语不清、视物模糊等症状,临床一般给予康复锻炼、手术治疗。越早治疗,预后越好。
脑血栓的主要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
主要发生在管径μm以上的动脉,其斑块导致管腔狭窄或血栓形成,可见于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系统任何部位,以动脉分叉处多见,如颈总动脉与颈内、外动脉分叉处,大脑前、中动脉起始段,椎动脉在锁骨下动脉的起始部,椎动脉进入颅内段,基底动脉起始段及分叉部。脑动脉粥样硬化常伴高血压病,两者互为因果,糖尿病和高脂血症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动脉炎
如结缔组织病细菌、病毒、螺旋体感染等均可导致动脉炎症,使管腔狭窄或闭塞;
包括药源性(如可卡因、安非他明)。血液系统疾病(如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血栓栓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镰状细胞贫血、纤溶酶原激活物不全释放伴发的高凝状态等)。遗传性高凝状态(如抗凝血酶川缺乏蛋白C缺乏和蛋白S缺乏)。抗磷脂抗体(如抗心磷脂抗体、狼疮抗凝物)、脑淀粉样血管病、烟雾病、肌纤维发育不良和颅内外(颈动脉和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等,此外尚有极少数不明原因者。
脑血栓的好发人群
脑血栓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如果有脑血栓家族史,尤其是父母和祖父母有患病经历,会使发病几率增加。
患有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的中老年人,如果发生心房纤颤更易形成脑血栓。
血压偏高,尤其是高血压的中老年人容易罹患脑血栓,长期的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壁硬化,血液流动缓慢,随着进展容易导致血栓形成。
短暂性脑缺血但没有充分重视及时治疗的中老年人,经常发生该病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有关,故不及时治疗容易导致血栓形成堵塞血管。
糖尿病患者及高血脂症人群,血糖及血脂控制不好的患者,高血糖、高血脂会导致血管壁发生硬化,容易导致血栓形成。
经常性头痛、头晕,四肢麻木无力或感觉异常的人群,这是脑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若经常发生说明有小血管受损的风险,若不及时治疗,大血管闭塞导致血栓形成。
有烟酒嗜好的中老年人,吸烟可以加速血管壁的硬化,促使血小板聚集,降低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而大量饮酒易使卒中风险增加。
血液粘稠度高,血流动力学检查不正常的中、老年人,血液粘稠度高,容易导致血液呈湍流,易导致脑血栓形成。
脑血栓的症状
脑血栓形成常在安静状态或睡眠中发病,如果突然出现肢体发麻、运动不灵、言语不清、眩晕、视物模糊等征象时,应考虑脑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多数病人意识消除或轻度障碍,面神经及舌下神经麻痹、眼球震颤、肌张力和腹反射减弱或增强,病理反射阳性,腹壁及提睾反射减弱或消失。
典型症状
常于安静时或睡眠中发病,1~3天内症状逐渐达到高峰,有些患者病前已有一次或多次短暂缺血发作。除重症外,1~3天内症状逐渐达到高峰,意识多清楚,颅内压增高不明显;
脑的局限性神经症状变异较大,与血管闭塞的程度、闭塞血管大小、部位和侧支循环的好坏有关;
眼前黑蒙、面瘫、肢体麻木、三偏症状(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累及功能区出现失语等表现。
其他症状
记忆力或思考能力下降
很多患者出现记忆力下降,有些患者出现思考困难、判断困难,还有推理能力和理解能力的下降;
情绪问题
可能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或者出现抑郁表现;
疼痛
身体的一部分出现疼痛、麻木或其他奇怪的感觉。一些人可能对温度变化变得更加敏感,尤其是对低温敏感,又叫中枢性疼痛综合征。通常出现在卒中发病之后的几个星期内,随着时间推移,可能会有所改善;
行为改变和自理能力下降
可能变得更加退缩或更加冲动,日常梳洗和其他活动可能需要别人来照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