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栓塞术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钟南山肺动脉高压易误诊
TUhjnbcbe - 2024/7/13 15:56:00

本文转自:广州日报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翁淑贤通讯员韩文青)5月5日是“世界肺动脉高压日”,在广州医院大坦沙院区举办的相关科普讲座上,广医一院呼吸学科领军人物、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再三提醒,应对肺动脉高压,最重要的是早诊早治。


  广医一院南山名医团专家刘春丽教授则建议,有家族肺动脉高压病史或先天性心脏病、风湿结缔组织疾病、肝硬化门脉高压或严重慢性肺病等高危因素人群,应定期主动筛查,避免出现问题以后才被动做检查,以免错过早诊早治的时机。


  肺动脉高压易误诊


  “提起肺动脉高压,大家可能比较陌生。”钟南山指出,它可因肺血管自身的病变所致,也可由于心脏病影响到肺循环而继发,还可能因慢阻肺、肺栓塞而起病。正因如此,以前不少患者得病后没意识到,一些基层医生也不太懂,所以容易误诊。


  “肺动脉高压顾名思义就是肺动脉里边的压力增高,以前也叫肺动脉的高血压。”广医一院南山名医团专家刘春丽教授解释说,这种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肺血管的管腔变窄、压力增高,使得右心室负担加大,慢慢地右心肥大,右心功能不全,如果未能及时干预治疗,最终会出现活动后的气促、低氧甚至晕厥,严重可出现心脏衰竭而死亡。


  据刘春丽介绍,肺动脉高压在全球范围内约有万患者,近年来,6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增加到5%-10%。肺动脉高压有多种病因,其中特发性和家族性肺动脉高压属于罕见病。这类患者平均需要2~3年,看3~5个医生才能确诊。


  高危人群建议定期筛查


  钟南山强调,应对肺动脉高压最重要的是早期诊断。过去因为诊断得太晚了,有些病人一确诊已经到晚期了,5年存活率不高,生活质量也不太好。


  如何才能早发现、早诊断?刘春丽提醒,有以下肺动脉高压的高危因素的人群建议定期主动筛查,避免出现问题以后才被动做检查,以免错过早诊早治的时机:


  1.有家族肺动脉高压病史;


  2.有结缔组织疾病,如系统性硬皮病患者、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3.有先天性心脏病;


  4.肝硬化门脉高压;


  5.有应用减肥药物史;


  6.有严重慢性肺病(慢阻肺、间质性肺病、支气管扩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7.慢性肺栓塞或肺栓塞反复复发者。


  怎样才能诊断是否存在肺动脉高压?


  刘春丽介绍说,常用的筛查方法有两种:一个是心脏彩超,它可间接估测肺动脉压力;另一个通过右心导管检查,直接测量肺动脉压力。如果怀疑存在肺动脉高压,可先做心脏彩超估测,彩超结果如果高度怀疑肺动脉高压,则要做右心导管检查,它可准确测量肺动脉压力以助确诊。


  肺动脉高压不是“绝症”


  肺动脉高压可怕吗?


  “正如钟院士所说的,以前因为一诊断就是晚期,死亡率高,所以才让人觉得可怕。”刘春丽坦言。但如果能早期诊断、规范化治疗,其实肺动脉高压并不是“绝症”。这种病之所以会让人觉得“可怕”,因为靶向药物出现之前,全球的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5年的生存率基本上只有百分之二十多,“也就是说,确诊以后只能活2.8年。”但随着更多药物的出现,患者5年生存期明显提高了。她引用日本一项针对肺动脉高压患者的长期生存状况研究指出,只要早发现、早诊断并接受规范治疗,入组这项研究的患者中,10年后还没出现一个死亡病例,“这证明肺动脉高压已不是绝症了。”


  据钟南山介绍,现在采用联合治疗,可使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甚至能跟正常人一样工作、学习和生活,“当然剧烈运动还不行”,只有非常少数患者需要做肺移植。“我们不希望走到那一步,希望在早期发现就能够有好的办法治疗,越早发现,治疗的效果越好。”


  刘春丽补充提醒,肺动脉高压患者一定要及早接受规范化的诊治,目前国内治疗肺动脉高压的药物加起来有近10种,有些已经纳入医保,“‘武器’多了,我们的信心也足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钟南山肺动脉高压易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