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岁的老王,前段时间进行全身体检,报告上显示老王右侧颈动脉有斑块形成,与之同行的老伴感到疑惑,平时这老头子规规矩矩的,没有沾上抽烟喝酒的坏习惯,体重也还算正常,不算胖,平时饭后还会散散步,打打太极,饮食上也有忌口,没有吃重口味的东西。
除此之外,体检表上血脂水平也显示正常,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老王会有动脉斑块呢?
医生解释,颈动脉斑块很常见,尤其是年龄在60岁以上的人群。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各项机能都在不断退化,血管功能也逐渐减弱,无法承担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带来的血管负担。
再加上现代人生活方式改变,抽烟、喝酒、熬夜等不良习惯,加剧了颈动脉斑块的发生。数据显示,年全球共有2.7亿颈动脉斑块患者。其中,我国有1/3的成年人有颈动脉斑块。
而且,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与年龄成正比,年龄越大,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越高。有调查显示,40岁以上人群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为40%,60岁以上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将近%。
颈动脉斑块是怎么来的?
原来,我们的人体血液中含有一定量的脂质,这些脂质含量一旦超标,就会变成血管中的“垃圾”,损伤血管内皮,使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和坏胆固醇进入血管壁,导致血管内皮增厚、变硬,逐渐形成斑块。
跟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样,颈动脉斑块不是到了一定年纪才有的,而是从我们出生之后就不断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成斑块。
一般情况下,颈动脉斑块在20岁左右开始“小荷才露尖尖角”,到了40岁左右,血管功能逐渐减弱,颈动脉斑块就变得明显。因此,年龄是颈动脉斑块的首要危险因素。
此外,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为颈动脉斑块“推波助澜”。长期吸烟酗酒,损害血管,导致血压波动明显,从而增加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风险。
高脂、高热量、高糖饮食,容易诱发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疾病,导致血脂异常,血管壁被损伤,更多的脂质沉积在血管壁上,加速斑块的形成。
久坐不动,会减缓血液循环的速度,增加血液粘稠度,导致心肌收缩功能下降,增加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风险。总的来说,年龄、吸烟酗酒、糖尿病、高血压等是颈动脉斑块的常见危险因素。
因此,对于年龄在60岁以上、长期吸烟、酗酒、肥胖,以及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颈动脉斑块高危人群来说,更要注意预防颈动脉斑块,及时改成不良的生活方式,积极控制病情。
发现斑块就得吃药?
颈动脉斑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进一步发展的风险。当斑块脱落后,会形成血栓,随着血流流到大脑,造成栓塞,导致脑梗死。根据《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50%-75%的缺血性脑卒中由颈动脉病变所致,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不过,我们也不必因为颈动脉斑块搞得人心惶惶,更不要一查出颈动脉斑块就四处求医,甚至听信民间偏方、秘方,擅自用药。早期的颈动脉斑块是可逆的,不是所有的颈动脉斑块都需要进行积极干预。
对于颈动脉斑块伴血管狭窄程度在50%以下,没有出现缺血性脑卒中症状,而且经过检测血脂也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来说,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控制颈动脉斑块的发展。
对于颈动脉不稳定或斑块达到血管腔50%以上的患者来说,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同时积极减少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
对于血管狭窄在50%以上之间,而且出现了频繁的头晕、四肢麻木、言语不清、视物模糊等症状的患者,需要考虑行介入或手术治疗。
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对于颈动脉斑块的预防,最重要的就是控制各种危险因素,防止发展到不可逆的地步。因此,日常生活中应该做到:
1、积极改善生活方式。
戒烟限酒,长期吸烟和大量饮酒是催化斑块生成的危险因素之一;合理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管弹性,减少斑块形成。
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不足会增加炎症细胞,加快颈动脉斑块形成,相反,睡眠充足可以产生一种保护血管的激素;饮食均衡,避免高热量、高脂饮食,保持健康的体质水平,降低肥胖风险。
2、积极治疗原发病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人群相比,颈动脉斑块的风险要高很多。因此,积极治疗原发病,合理控制血压、血糖,可以有效预防斑块生长和新的斑块发生。
3、识别早期信号
大部分人不清楚颈动脉斑块会出现什么症状,因为容易造成忽视,延误治疗。颈动脉斑块的早期症状有突发头晕、一侧面部麻木、四肢无力、突然眼眼发黑、偶尔言语困难等,识别颈动脉斑块早期信号,应该提高警惕,及时就诊。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我们的血管变得也越来越脆弱,各种各样的心血管疾病高发。当血管被“垃圾“堵塞时,正常的功能就无法发挥,导致身体健康受到严重的影响。
所以,我们要重视颈动脉斑块,积极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