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王小蒙通讯员关天星实习生杨文慧
人的脑干是管什么的?
它的作用很重要吗?
类似的疑问,估计平时极少有人提起。
但在年12月9日上午9点钟,郭先医院卒中中心的急救室里,左侧肢体活动不灵,同时伴有言语不清。但他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竟然是自己的脑干出了问题。
脑干梗死,又称脑干闭塞、脑干梗塞,是发生在脑干部位的脑梗死,也是脑梗死中最严重的一种。脑干梗死,指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血管因动脉硬化、栓塞、痉挛、炎症等,导致上述动脉狭窄或闭塞而引起的中脑、脑桥、延髓持续缺血,进而出现功能障碍,引起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医院卒中中心、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杜斌介绍说:“脑干一旦闭塞,从发现症状,到出现意识昏迷,这个发展过程很短,卒中中心的医生面对这样的患者,最怕拖延,介入抢救的时机哪怕向后延迟十几分钟、半小时,极有可能醒不过来。”
*患者出院前与医务人员合影
脑干梗死发病急
此前20天有征兆
对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医生来说,接诊时最不愿意看到“脑干”二字,不论是脑干出血,还是脑干梗死,都是生死攸关的大事。
对患者郭先生,同样是一道险关:12月9日早晨5点半,起床后准备出门锻炼,觉得有点儿头晕,浑身不舒服,八十多岁的老母亲一番询问,又抓住双手用力一试,果断地认为是发生了脑血栓。
老人说:“他的左手没劲,医院干了一辈子,这点常识还懂。”郭先生起初觉得怎么可能?平时身体不错,天天坚持运动,也没有过度的烟酒嗜好,医保卡都从来没用过,哪里一上来就是脑血栓?
待到7点多,家里人凑齐了,坚持打了,郭先生说:“在救护车上,多亏我妹妹拿主意,我们住在西边,我妹医院,8点钟正是上班高峰,路上堵车严重,但现在来看,医院,还就是选对了。”
*造影显示基底动脉完全闭塞
直到躺在了医院卒中中心的急救室里,郭先生终于想起,大约在20天前,他在自家附近的广场上练拳,突然感觉周围的树都是两个树头,一起练拳的拳友说这叫“重影”。按照老朋友们的建议,郭先生回家吃了两片阿司匹林,在家休息半天,看东西没再重影。郭先生的母亲说:“当时这症状,他就没跟我说,要跟我说了,医院查查。”
12月9日上午8点半,医院,9点半以后出现意识不清。关于抢救方案,郭先生的母亲和全家人的态度都非常坚决:“一切都按医生的意见来,支持医生的方案,不要让医生做过多解释,要争取手术时机。”
脑干梗死极凶险
精准判断很关键
12月9日上午10点半,医院介入科手术室时,已是深度昏迷状态。
术前诊断:1、急性脑干梗死(NIHSS评分20分),2、高血压病。
杜斌主任介绍说:“患者的病情非常急,刻不容缓,我们必须要通过脑血管造影,靠详细了解病史,搞清楚是单纯的脑动脉狭窄引起的闭塞,还是别处的血栓脱落卡在了狭窄路段,因为这两种情况的处理方式不一样。绝对不能说先按某一种原因的处理方式去试一试,不行了再换另一种方法。介入治疗的导管和导丝进入到人的动脉中,一定是有创伤的,必须确保找准原因,对症设计方案,每个环节都是一步处置到位,把金属导丝对血管壁的损伤降到最低,实现一次成功。
杜斌主任和助手于福超主治医师为郭先生实施的“脑血管造影+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机械取栓术+基底动脉狭窄球囊扩张支架成型术”。
*介入机械取栓后,血管部分开通,造影仍显示基底动脉重度狭窄
对此,于福超主治医师解释说:“杜主任的操作,可以理解为由三个阶段组成,首先是进行血管造影,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颅内各条血管的形态,从中找到问题所在;第二阶段是借助导管和导丝等装置,进行机械取栓,就是把堵在狭窄部位的血栓取出来,以恢复血流畅通;第三个阶段是对狭窄部位进行球囊扩张,然后放上支架,以保证血流,防范再次发生闭塞。”
*球囊扩张狭窄
介入手术结束后,患者被转入神经外科监护室。待到郭先生清醒过来,能够与医务人员交流时,全家人简直不敢相信。郭先生说:“刚清醒的时候,虽然嘴角还是有点不听使唤,但我的心里什么都明白,仍然能记起医生们抢救室里讨论我的病情,医院抢救得及时,我的脑组织受损不严重,总归算是个幸运人。”
*介入手术结束前,造影显示血流完全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