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什么?《百度》里的解释是,狭义上指专门组织的学校教育,广义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是什么?著名学者鲍鹏山的解释是,教育是智慧的操练与德行的修炼。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德性的修炼”都强调了教育最重要的作用: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与修养。
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很多教师、家长都把孩子当作知识的“容器”。只注重学生的文化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修养”。在学校,小科被考试科目挤占;课后服务:兴趣小组和团队组织要开展的活动变成了讲授新课;课间十分钟,有的学校甚至不让学生到操场活动。在家里,节假日,家长更加焦虑,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生怕在“文化科目的竞争上”落后。不顾孩子的基础,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不顾家里的经济状况,为自己的孩子报各种培优班、兴趣班。学生离开了学校的课堂,节假日,又被“关”进了培训机构以及那些违规办班搞家教的在职教师的课堂。
我们家长不妨想想,从小学到高中毕业的十二年,如果周周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你的孩子除了知识在积累外,他的交往能力怎样?他的社会经验怎样?他能不能生活自理?他对家庭和社会有没有责任感?他的艺术修养怎样?他的文化修养怎样?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我们家长要重视孩子的综合素质与修养,要丰富孩子的校外生活。
一、到红色基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红色基地所反映的革命历史、革命传统、革命精神和坚定的理想信念,都是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独特资源。到红色基地,可培养学生爱国意识,唤醒爱国热情,建立家国情怀。
二、看电影电视,接受革命英雄主义教育。
英雄不一定高、大、上。只要是品行高尚,能力超群,对社会作出突出贡献的人都可以称之为“英雄”。巜长津湖》中的中国人民志愿*战士是英雄,巜人世间》周家三兄妹,以及他们的父亲等是英雄,巜狂飙》中,安欣也是英雄。家长要让孩孒在休息时间,多看看这样的电影或电视剧,让孩子了解英雄,学习英雄,做英雄。
三、到农田、车间、地摊,体验劳动之艰辛。
“锄禾而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中小学生有多少人有“在夏天烈日炎炎下劳作”的生活体验呢?现在家长过度满足孩子物质需求,使得孩子不知道劳作的艰辛,金线物质的来之不易。家长们可以利用孩子的休息吋间,让孩子到农田,或车间,或地摊帮忙做事,让他们体验劳动之艰辛。
四、听音乐,看画展、书展,体验艺术之美。
古代的读书人,也不是书呆子。礼、乐、射、御、书、数。这“六艺”是古代读书人必须掌握的六种基本技能。艺术能培养人的审美能力,能扩大人的认知,艺术还有教育作用。家长可利用孩子休息时间,让孩子听听音乐,看看画展、书展,体验艺术之美。
五、到各地旅游,体验祖国山川之美。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这是歌曲巜我和我的祖国》的歌词。家长可利用孩子时间相对较长的节假日,带着孩子到全国各地旅游,到全国各地走走、看看,体验祖国山川之美。
六、做家务,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
现在的孩子基本都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生活自理能力很差。适当做做家务,除可以加強和父母的沟通交流、锻炼意志、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可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强的学生往往有较强的独立性,能适应集体生活,做事有很强的自信心。所以,家长可利用孩子休息时间,让孩子做做家务,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
七、到福利院做公益活动,培养学生仁爱之心。
孟子曰:“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就是仁,就是爱心,同情心,慈悲心。福利院一般收养“三无老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抚养人)、孤残儿童、弃婴。他们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让孩子到福利院参加公益活动,可让他们看到不同人生,不同生活方式。从而培养他们的仁爱之心。
丰富的课外活动,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能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与修养。对于孩子的口头语言表达,对于中考高考的作文写作是大有裨益的。
我们家长要重视孩子的综合素质与修养,丰富孩子的课外生活。
家长们,你们的孩子的校外生活是怎么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