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首儿童歌曲这样唱道:“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酶……”美好春天,人人向往。寻找春天,寻找梦想,很多人都习惯于长途跋涉,行走山川,而忽略了眼前身边和现实当下。
其实,不必行走远方,不必四处追寻,春天就在我们身边,春天就在每一个人心中。宋代无名氏的《悟道诗》这样告诉我们。诗歌这样写道: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粘梅花噢,春在枝头已十分。
据传,这是宋代某尼姑庵的一位尼姑所写,诗写寻春,意在悟道,悟道恰如寻春,“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不过,品读此诗,除了寻春悟道,另外我们站在一位心思细密,热爱自然的女性的角度上去思考,诗歌还给人以丰富广阔的艺术想象和生动优美的审美享受。
我愿意相信,作者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尼姑,也许她入庵不久,内心远未达到心如止水,波澜不惊的境界;也许她尘心未退,内心还萌动着对美的追求,对春天的向往。或许是经历了一冬漫长的沉寂吧,天气渐渐回暖,大地显露生机,春天的到来唤醒了她沉睡的心灵。她出发了,向远而行,导找春天的影子,春天的生机。
耗费了整整一天时间,踏遍山岗陇头,就是不见春的踪影!莫非春天也像一位调皮而淘气的小姑娘,和她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故意躲着不见她?或是先要考验考验她,看她有无诚意,是否执着?春天是绝对不会轻易垂青一位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的寻访者的,春天当然也会与失去耐心的人擦肩而过。
诗人费尽时日,耗尽心思,甚至连芒鞋也有破损,但是就是不见春天的影子,她生气了,她不想再找了,这场游戏没有结果!白居易《大林寺桃花》描写诗人寻找春天,“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人此中来。”晚春去寻,春已退去,芳菲落尽,没想到在人迹罕至的高山古寺中,诗人发现了一片鲜红灿烂的桃花。
正愁找不到春天,原来春天像一头小鹿,逃到深山古寺中来了,诗人为自己找到了春天,满心欢喜。和白居易的意外惊喜不一样,宋诗中这位尼姑,找了一整天,收获了空虚和失望!
于是她回家了,刚到寺庙门口,才发现,门前几株梅树开花了,先前出门的时候,怎么没有发现呢?是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还是近处找不到春天?她马上跑过去,凑近绽开的梅花,笑意盈盈,拈梅轻嗅。
可以想象,或者说假设,她身穿一身白纱道袍,步态轻盈,玉手纤纤,拽着雪白的衣裙,脉脉含情地微笑着,嗅着梅,闻着味,赏着花,几乎就是沉浸在梅花绽开的洁白芳香的世界之中。她突然意识到春天已经呈现在眼前,春天已经绽放在枝头,这悄然开放的梅花不就是报春的使者吗?
这朵朵绽放的亮丽不就是春天活力生机的骄傲宣言吗?想到这里,心潮翻涌,暖意盈怀,初春的天气还有点寒冷,不时还有阵阵山风呼啸而过,远处山林还有几点尚未消融的积雪,可是,春天毕竟到来了,心头的温暖驱散了料峭春寒,融化了心中的寒冰,年轻漂亮的尼姑笑了,一个人在树林掩映的寺庙门前,笑得很灿烂,很生动,宛如一朵盛开的红梅。
一次费尽心机的寻找,一趟筋疲力尽的出游,交织着希望与失望,融汇着怨怒与惊喜。通过女主人公的寻觅,我们发现了春天,我们也体验到了因为寻春而激起的心底波澜,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在不经意之处发现我们苦苦追寻的东西,比如春天和梦想;很多时候,我们忽略了我们习以为常的身边景物,比如门前那几棵熟悉得毫无悬念的梅树;很多时候,我们也缺乏女主人公这种追寻美、发现美的眼光。
我想说,春天,还有许多和春天一样美好的东西,就在我们身边,真的,只要我们保持诗心慧眼。当然,远方也有风景。不管远近,风景永在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