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栓塞术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论坛长三角文学寻找共性与差异澎湃新闻
TUhjnbcbe - 2023/7/5 20:38:00

12月12日,由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办的第五届“中国当代文学·扬子江论坛”在南京举行。本届论坛以“当代文学总体性下的区域文学发展”为主题,也是“长三角文学发展联盟”的重要活动之一。来自江苏、浙江、安徽和上海三省一市的学者们就“当代文学的总体性与差异性”“长江文化、大运河文化与区域文学发展”“文学批评:世界、中国与地方”“文学产业时代的文学发展与前景”等话题畅所欲言。

12月12日,由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办的第五届“中国当代文学·扬子江论坛”在南京举行。全文由主办方供图谈地域性差异,方言不容忽视在分析当代文学的地域性差异时,南京大学教授王彬彬认为方言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思考角度:每个作家的原初语言都是自己家乡的方言,但即使是不会说普通话的作家,在今天也必须用普通话进行文学创作。他们从事文学创作时用原初语言进行思考,用普通话进行写作,这就存在着把原初语言转换成共通的普通话的问题。他表示,“如果有人纯粹用方言写出了较长篇幅的作品,那他一定回避了一些无法用方言表达的东西。”

而当代作家的原初语言是各种各样的。不同的原初语言意味着不同的语言资源,不同的方言与普通话之间也有着不同的关系,这影响着创作的难易,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作品思想的深广度,影响着作品的文学品格。

以上海为例,王彬彬说,被称作“上海作家”的群体并非每个人都以上海方言为原初语言。如果一个被算作“上海作家”的人,他的原初语言是北方汉语,而非上海方言,那么,他虽然生活在上海,他的创作过程却又是把北方汉语转换成普通话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与把上海方言转换成普通话并不会很相同。“从原初语言的角度研究作家的创作,也迫使我们调整文学意义上的地区意识。”

南京大学教授王彬彬复旦大学教授郜元宝认为现代作家的基本语言策略也是把自己的方言转化成普通话。由于不同地域的人转化的前提不一样,原初语言跟普通话之间的距离越远,越考验一个作家,给作家语言创造的空间也越大。比如,现代文学史上绝大多数南方作家没有老舍、赵树理等北方作家的便利,他们的方言与共通语距离太大,必须压抑方言,努力追求包含方言精神而又超越方言的共通书面语。在人物语言上,鲁迅就主张“给他们许多话”,让文盲阿Q引经据典;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就把女工陈二妹的“苏白”翻译成了“国语”;《围城》几乎覆盖了中国南方所有的方言区,但除了少数例外,钱锺书还是把小说涉及的各地方言一律转换成通用的书面语。

郜元宝说:“为什么中国现代南方作家整体成就高于北方作家?这除了近代以来南方的经济文化比北方发达之外,还有一种重要原因,就是南方作家对中国现代文学书面语的贡献大于北方作家。他们不像北方作家可以依仗方言的便利探索比较狭隘的‘方言文学’,而是不得不压抑自己的方言,努力寻求共同语的表达。我们今天熟悉的中国文学语言就是这样造成的。”

正如一首流行歌曲所唱的,“零零后的同学你不会说方言”。关于方言和普通话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变化,也在发生着新变。浙江省作协创研室主任郑翔认为语言的很多方面是相通的,方言有方言的长处,而也有许多东西——比如一些学术概念——则更适合用普通话来表达。他认为当下的年轻一代已经更习惯用普通话交流,而现在的孩子们从幼儿园开始,他们的阅读、思考就都已经是普通话式的,这一现象也值得我们注意。

复旦大学教授郜元宝打开文学,从地方走向更大的区域在复旦大学教授郜元宝看来,不仅当代中国,实际上古往今来任何一个作家,都必须找一个“地方”,一个自己创作的根据地。当代文学强烈的“地方性”,无论在“一体化”最突出的“三红一创,青山保林”,还是“世界性”“虚构性”“游戏性”突出的“先锋文学”中,都非常明显。

“新时期以来,我们为什么喜欢用‘陕*’‘湘*’‘上海作家’‘江苏作家’等地域概念来命名作家群落,甚至江苏又细分成苏北、苏中、苏南?这无非是因为作家和地方是离不开的。你很难想象没有地方性的文学和没有鲜明地方色彩的作家。那样的文学,那样的作家,会很苍白。”

但他也提出,如果长期依靠地方性,文学也会变得凝固和封闭。“比如陕西文学的‘抓地性’很强,但这种地域性也很容易凝滞。所谓‘大树之下,寸草不生’,从柳青再到路遥、陈忠实、贾平凹,陕西这四大家似乎正好把陕北、关中、陕南都写尽了。但正是他们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尽量让他的一些人物走得远一点,贾平凹的新作《暂坐》也走出了《废都》的圈子,甚至走出国门。”

每次来南京,郜元宝都会想到路翎,想到《财主底儿女们》。《财主底儿女们》中的“蒋家”,一部分人在苏州,另一部分家族成员为了享受现代生活跑到了南京和上海,于是这个家族在小说的前半部分就在苏州、南京和上海不断地穿行。“八·一三战役”后,他们举家从上海、南京、苏州沿着长江往西逃,几乎把整个扬子江、长三角走通了。“这样一来整个小说突破了单纯的某一个地方,从‘地方’走向更大的某个地域。走出了苏州,成就了路翎。如果只写苏州的‘蒋家’,这部小说充其量只是巴金《家》的翻版。”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何言宏认为,从文学层面来说,长三角与江南大致重合,他更

1
查看完整版本: 论坛长三角文学寻找共性与差异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