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是血流在心血管系统血管内面剥落处或修补处的表面所形成的小块。血栓形成是多因素综合作用所致,是导致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主要原因。
怎样才能知道自己体内是否有血栓?
血栓形成最常于心脏和脑部血管,血栓堵塞心血管会致心梗,堵塞脑部血管即为脑血栓。
血栓形成多是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因为斑块形成、破裂导致血管堵塞、血栓形成。想要知道是否有血栓,还需了解相关症状,并及时就医检查确诊。
一、血栓形成的症状表现
1、初期血栓形成:血栓形成初期可能血管堵塞并不严重,患者可无任何明显的症状,或仅有轻微的缺血症状,表现为头晕、嗜睡、胸闷等。此时,患者应足够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潜在的威胁因素。
2、血栓形成后期:血栓形成若堵塞血管严重,会致梗死、脑动脉栓塞、肠系膜动脉栓塞及肢体动脉栓塞等。
主要表现为心绞痛、偏瘫、意识障碍,肢端疼痛及缺血性坏死等。血栓脱落随血流进入较小动脉内可致栓塞,如脑、脾、肾等。若栓塞发生在冠状动脉或脑动脉,可危及生命。
①脑血栓:脑血栓多在睡眠或安静时发病,部分患者有短暂性脑缺血病史,最常见的前兆症状为哈欠连连、头晕、头痛,一过性黑蒙;视力模糊甚至是一过性失明;鼻出血;血压波动;四肢麻木无力,持无掉落;步态异常,严重会发生偏瘫;吐字不清、流口水等。
②心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导致血管狭窄甚至是堵塞是主要诱因。心梗的发生常较为急剧,患者最明显的症状就是胸痛,多发生在胸骨后或心前区,可放射至左肩、左臂,伴大汗淋漓、恶心呕吐等。
二、血栓的检查手段
血栓形成的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所以说对于伴有粥样硬化的患者而言,一定要注意定期检查病情的发展。
另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等基础疾病会加速血栓形成,因此该类患者也应注意检查。目前,血栓检查手段包括。
1、基础疾病检查:包括动脉粥样硬化的定期检查;血压、血脂、血糖、体重等指标的检查。以便第一时间发现潜在的威胁因素,及时规避风险。
2、血液学诊断:包括内皮受损情况,血小板活化情况,血小板聚集率,血栓调节蛋白,血浆中的抗凝指标、纤溶指标,血液流变学测定等检查项目。
3、器械检查:包括血管造影、超声波、颈动脉及锁骨下动脉彩超、CT和MR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