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到9月25日,短短5天时间内,医院肿瘤研究所胡汛教授研究组的一项科研工作被冠名“小苏打饿死癌细胞”,发展为大范围的社会谣言,终于又回归客观。
网络时代的新闻事件常会经历“几次反转”,真相通常在长时间后才会浮现。但这种现象不应当出现在严肃客观的科学报道领域。
科学不是八卦,传播科学是善,制造流言是恶。
回顾这一事件发展过程,不仅值得媒体反思,也为科研人员表述研究成果、读者去芜存菁地接受信息提供了启示。
撰文赵维杰
编辑张士超
研究发表
今年8月2日,一项肝癌治疗临床试验结果发表于eLife杂志,第一作者为晁明教授,通讯作者为胡汛教授。在论文摘要中的结论(Conclusion)部分,研究者们简洁地写道:碳酸氢钠显著提高了TACE疗法的抗癌效果。
eLife并非Science、Nature一样的顶级期刊,但其专业性与影响力是得到学术界广泛认可的。浙江大学二院的这项小型临床试验虽然还较为初步和局限,但其对于特定疾病(难以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特定疗法(TACE,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的进一步发展无疑是创新性的,有可能为更多患者带来延长生命的希望。
媒体发声
9月21日,浙江媒体《浙江日报》与杭报在线(《杭州日报》网络媒体)几乎同时发表了对于这项研究工作的报道,这是这项工作自8月2日发表以来最先出现的新闻报道。
浙江日报报道的标题为《世界性突破!怎样“饿死”肿瘤细胞浙江医生有妙招》。文章相对简洁,客观介绍了TACE疗法、碳酸氢钠联用,以及本项研究工作。除了“世界性突破”“饿死癌细胞”的说法略有标题*的嫌疑,称得上是一篇客观公正的报道。
而杭报在线的文章题为《饿死肿瘤?这回是真的浙医二院两位教授用几块钱的小苏打就搞定了》。这篇报道的正文中同样较为客观地介绍了TACE疗法和具体工作,但从标题到语言,却已经开始将大家注意力引向了“几块钱的小苏打饿死癌细胞”这样带有误导性、可能引发科学流言的方向。
流言四起
9月22日,澎湃新闻发表报道《浙医二院用小苏打快速“饿死”肝癌细胞,大幅减轻治疗费用》,凤凰、网易迅速转载,正式开启了“小苏打饿死癌细胞”的科学流言之旅。
这篇文章的首段即高亮表示:“经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胡汛教授团队和浙医二院放射介入科晁明教授团队研究证明,晚期肝癌病人用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水作靶向治疗,可以有效杀死肿瘤细胞。”
末段又高亮道:“采取的小苏打注射液治疗手段十分廉价,不仅有助于挽救晚期肝癌病人的生命,还能大幅度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虽然文中也简要说明了具体的疗法,但重点与导向的错误,再加上新添加的各种语焉不明的细节(大幅减轻治疗费用等),已经使普通读者无法正确解读这一新闻(研究者使用碳酸氢钠注射对原有栓塞疗法进行了补充),客观上(也可能是主观上)完成了“小苏打饿死癌细胞”这一科学流言的进化。
在几家大型媒体的影响之下,这一流言从9月22日开始,在几天之内迅速传播,并经多次删改,愈发脱离原本的科学本质,影响巨大,医院甚至出现了医生拗不过病人要求,给病人滴注碳酸氢钠的情况。
新闻引发的风波,甚至超出了报道记者的预期
辟谣之路
针对“小苏打饿死癌细胞”的第一篇“辟谣”来自论文作者、晁明教授本人。
9月23日晚,流言刚刚开始大规模传播之时,晁明教授在“好医生在线”发布《关于近期我们发表的TILA-TACE研究的一些说明》,对较为集中的问题进行统一答复。其中特别注明“TILA-TACE适用于原发性肝细胞癌”,“单纯口服或者静滴碳酸氢钠(小苏打)不能用于治疗肝癌”。而对于治疗费用,晁明教授解释说,该疗法与常规TACE相当,因为疗效更好,所以会降低总费用。
从这篇说明也从侧面反映,在短短两天之内,媒体失实的报道就已经给当事医生和相关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