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1《生活圈》栏目曾报道:一个深圳小伙假期旅游乘坐长途飞机回来,到达深圳不久,脚踝就肿了起来。刚开始,小伙并没有当回事,该干嘛干嘛。
但是两天之后,小伙就感觉右胸和右后背剧烈疼痛,并剧烈咳嗽,咳嗽中还带着血。紧急住院检查,结果发现肺部栓塞,险些猝死,幸亏抢救及时,捡回一命。
医生给出的解释是:人长期坐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面,活动不方便,导致下肢的血液淤积,形成血栓,待到起身活动时,血栓脱落,随着血流进入肺动脉里,从而引起肺动脉栓塞。之后会出现胸痛、咳血、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情况下可能出现猝死。
无独有偶,一个35岁男子辗转坐了40多个小时火车,到站后,悲催的一幕出现了,这个男子一下火车便一头栽倒在地上,险些猝死。
另据医院接诊信息显示,曾有一位20多岁小伙子坐了七个小时的汽车之后,出现胸闷,气促、心慌,检查是发现肺动脉和分支都有了栓塞。
……
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案例,让原本愉快的旅途却暗藏杀机,死神离我们真的很近,但是在与死神擦身而过的时候,人们不禁会问:为什么这些肺栓塞都好巧不巧地发生在了旅途中?
很明显,答案已经很清楚了,即:久坐。人在旅途中坐得时间久了,对身体造成的危害便显现出来了。
坦白地说,上面分享的案例仅仅是“久坐”危害的冰山一角,久坐的风险有很多,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久坐成灾”的风险。
你知道什么是久坐吗?
看到这个问题,有些人或许会不假思索地回答,“久坐”不就是长久的坐着吗?
虽然临床上对久坐没有确切的定义,但是像沙发瘫、葛优躺、床上卧等姿势连续保持两三个小时的话,就属于久坐行为。
其实,关于“久坐行为”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体育锻炼和久坐行为指南》早就给出了明确的阐述,即“清醒状态下,能量消耗低于1.5Mets(音译为梅脱,指一种能量代谢的当量)的所有行为,均为久坐行为。”
从这个定义中,大家不难看出:
久坐行为是人在清醒状态下的一种低水平的能量代谢行为。这一点其实非常好理解,就是人在长时间躺着看电视、看手机或者长久的坐着看小说、刷视频时,身体的新陈代谢水平下降,继而导致血液循环变慢,久而久之,对身体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全身性的。
你知道久坐的风险情况吗?
客观地讲,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我们的生产、生活和工作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更多的是让人们享受到了劳动之余生活模式的惬意,坐着就能实现精神层面的全面放松,看电视、刷视频、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