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医院白癜风能治愈 http://www.zkyyhhyy.net/index.html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房琳闾斌通讯员汤剑燕文通讯员牛鹏磊摄影
年年初,医院呼吸病院呼吸重症监护室里,还在恢复期的王先生,在医患沟通用的白板上写下五个字:
“把角膜捐了”。
身为书法老师写一手好字的王先生,写下这五个字,几乎是用尽了他全身的力量……
这五个字,短,甚至缺了偏旁,分量,很重……
在此之前,为百万分之一的“青蛙心镜面人”的王先生,突然一次大咯血,血液瞬间阻塞了气道,危急生命。医院医护人员团队全力抢救,三学科联动,带着转运呼吸机实施介入手术,最终将王先生救回,而这样手术在三门峡地区还是首例。
30年前,国内权威专家曾说他“活不过20岁”
年大年初七的上午,44岁的王先生在呼吸重症监护室的床上苏醒过来。这是他与医院结缘的第14个年头,连他自己都记不清,这是第几次住进呼吸重症监护室了……
从年他第一次入住医院至今,他历经了太多太多……
30年前,还是十几岁的王先生在就诊时被发现为先天性右位心,国内权威专家经过会诊,预言他活不过20岁。
是的,正常人的心脏长在左位,而先天性右位心的患者心脏则长在右侧,俗称“镜面人”。
不仅如此,王先生的镜面心脏本身构造也异于常人……
常人的心脏有四个腔:分别为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而王先生的心脏只有一个心房和左、右两个心室,其中左心室瓣膜还关闭不全,基本丧失功能。这种单心房的罕见情况又被业内称作“青蛙心”,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仅为百万分之一。
是“镜面人”又是“青蛙心”,十分罕见。
因此,王先生患上支气管扩张,会反复出现肺部感染和大咯血,每次发病都可能因咯血窒息而致命。他也因此开始了一场迄今为止长达30年的,与死亡之眼对视的人生。
突然大咯血,血液瞬间阻塞了气道……
去年腊月二十七,凌晨0点30分。
王先生又开始出现轻微咯血,久病成医的他马上意识到危险的逼近,他一边立即联系医院呼吸病院呼吸重症监护室主任江万仓,一边拨打,要求入住医院。
王先生对江万仓再熟悉不过了。早在十多年前,江万仓还是刚入职的年轻医生时,就参与了对他的治疗。所以十几年以来,王先生每次咯血,首先想到的都是江万仓。
腊月三十除夕,晚10点。
住医院呼吸病院呼吸重症监护室的王先生突然出现大咯血,瞬间咯血量达到ml以上,几乎是体重不足90斤的他全身血液的一半。喷涌而出的血液瞬间阻塞了王先生的气道,导致窒息;心率也降到30次/分……
呼吸重症监护室主任江万仓马上组织抢救。
抢救王先生,首先要开放气道,实施气管插管,让他迅速恢复呼吸。然而,这谈何容易。王先生的气道已被大量血块阻塞,根本无法暴露,气管插管简直是无处可插;此外,王先生已是失血性休克状态,血压和血氧饱和度都非常低,也无法使用镇静剂……
见此情况,江万仓与主治医师刘剑决定先用呼吸气囊辅助王先生呼吸,引导他将血块咳出一些,好暴露出部分气道。随后,江万仓用纤维支气管镜将气道内的血块小心清除。最终,气管插管成功!
此时,已是凌晨1点。
王先生的呼吸、血压、心跳和血氧饱和度都有所回升,想要进一步治疗王先生支气管扩张引起的大咯血,还需要通过介入手术确定出血部位并止血,才能确保生命无忧。
这些,得等到王先生生命体征稳定……
三学科联动,带着转运呼吸机上介入手术
大年初四,上午。
医院呼吸病院呼吸重症监护室、医院外周介入科和介入导管室三学科专家严阵以待,准备为王先生实施支气管扩张介入手术。
手术首先要面对的困难就是转运呼吸机。
虽然王先生的生命体征已基本稳定,为介入手术创造了机会,但因还无法自主呼吸,呼吸机不能撤。为此,江万仓专门组织一个护送团队,专人照看心电监护仪,专人照看呼吸机,专人照看血压、心率、止血和镇静药物泵,专人照看氧气瓶……一行六七人护送王先生进入导管室。
带着转运呼吸机实施介入手术,这在三门峡地区还是首例。
上午10:20,手术开始。介入科主任李振平、主治医师王常富手术团队实施介入手术,江万仓守候在导管室内,确保术中安全。
局部麻醉后,手术团队先在王先生右侧腹股沟下1cm处动脉置入鞘管,入导管,通过胸主动脉造影,发现王先生支气管动脉血管迂曲杂乱,像一团乱毛线,而且血供还很丰富。
原来,由于王先生长年累月反复大咯血,多次实施介入手术止血,他的支气管动脉已衍生出很多侧支循环,侧枝丛生,错综复杂。“每次给他做介入手术,就像割韭菜,割了一茬又长一茬,我们只有一茬一茬割下去,但手术一次比一次难……”王常富说。
术中,王常富反复使用肝管和胃左导管,钩挂左支气管动脉,都无法成功进入支气管动脉……
王常富在交换使用Cobra导管,并使用同轴微导管超选至左支气管动脉后,用栓塞微粒球及手刮海绵颗粒和一对3mm的弹簧钢圈,栓塞住了出血的左支气管动脉,又使用三对5mm的弹簧钢圈栓塞出血的右胸廓内脉主干……
中午12:08,手术告捷。王先生被护送回呼吸重症监护室。
还在恢复期,他在白板上写下“把角膜捐了”
在呼吸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王先生一点点恢复着。恢复期间,他在医患沟通用的白板上写下:把角膜捐了。
无数次转危为安的王先生不止一次对江万仓说过,如果有一天他走了,将会捐献他的遗体供医学研究,还要把有用的器官都捐了,希望从他身上,医生能破解这罕见身体构造的密码,以挽救更多像他一样的病人。
大年初七,王先生脱离呼吸机。在呼吸重症监护室里,王先生用颤抖的手,在白板上写下六个字“谢谢,新年快乐。”
年这个新年,对普通人来说,平常不过。对王先生来说,对医院的医护人员来说,这个新年意义非凡……
后记:
这是一场医患同心对抗先天罕见疾病的无声战争……
这是一部暖医暖患携手创造人间奇迹的生命史诗……
30年前,权威专家预言他“活不过20岁”。如今,44岁的王先生与医院医护人员携手迎来的春天。
不幸身患先天罕见疾病,30多年与死亡之眼对视,在转危为安之际,他想到的唯有感恩,没有哀叹。
躺在病床上还无法说话,用颤抖的手给守护在他身边的医护人员写下“谢谢,新年快乐!”的这六个字,字字千金,溢满患者对医者的鱼水深情……
转危为安还处于恢复期,不到90斤的他用尽全力在白板上,写下缺了偏旁“把角膜捐了”的这五个字,字字千斤,砸疼每个人的心,也唤醒世间最良善最高尚的人性……
是的,王先生赠给医护人员的“谢谢!新年快乐!”,更是他为自己刻下的生命丰碑!我们在此也把这句话转送给他,为顽强的生命,为不朽的精神!
来源:大河客户端编辑: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