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者:何焕钟
单位:医院麻醉科
经颈内静脉置管是中心静脉置管中最常用的途径之一,是各种危重患者及围术期患者救治的常用技术。因颈部解剖复杂,颈内静脉邻近颈总动脉,进行颈内静脉置管,操作的难度大且有较多并发症发生,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难题。今日,为大家分享两例颈内静脉置管并发严重低血压的病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病例1
男,70岁,因“右上肺占位”,拟全麻下行右上肺叶切除术,术前ASAⅡ级。否认“冠心病及糖尿病”等重大疾病史。12:50患者进入手术室,建立外周静脉通路后,行右侧颈内静脉置管,5min内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大汗淋漓、小便失禁等症状。监护仪显示患者心率45次/分、血压60/40mmHg,血氧饱和度(SpO2)最低为81%。听诊双肺呼吸音对称、心律齐、心前区无杂音。给予高流量面罩吸氧,加快输液,静脉注射阿托品0.5mg,监护仪显示患者心率次/分,血压70/35mmHg,经多次应用苯肾上腺素,血压无明显回升,考虑可能存在过敏反应,分次推注肾上腺素(总量g)后回升,并以肾上腺素0.05~0.10g/(kg·min)、去甲肾上腺素0.01~0.05g/(kg·min)微泵注射维持血压。30min后,更换普通深静脉导管,患者血压逐渐稳定,逐步撤除升压药物,观察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3h)后返回病房。3天后在全麻下顺利进行右上肺叶切除手术,一周后痊愈出院。
病例2
患者,男性,79岁,因“急性右侧颞顶叶急性脑梗死”入院,口齿欠清,左侧肢体瘫痪,外周静脉穿刺困难,要求深静脉穿刺置管。入院第一天,18:03右侧颞顶叶可见片状异常信号影,边界模糊,脑室、脑池无扩大、推移,中线结构居中。右侧颞顶叶急性脑梗死,脑白质内散在脱髓鞘改变。入院第二天,14:35颅颈段CTA示:右颈内动脉未见显影,右侧大脑中动脉局部显示欠清,基底动脉无殊。右侧额部可见片状低密度影,两上肺可见斑片模糊影。入院第三天,14:15在超声引导下顺利置入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固定颈内静脉置管时,患者出现躁动、面部出汗、呕吐等,指脉氧饱和度迅速从98%下降到90%,无创血压最低为72/45mmHg,心率最低为53次/分。14:25置入口咽通气道,正压面罩吸氧,静脉给予阿托品0.5mg,患者心率上升到次/分,心电图提示房颤心律,指脉氧饱和度85%。14:30气管插管,加速输液,经多次静脉应用苯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血压无明显回升,分两次推注肾上腺素(总量μg)后血压回升,并以去甲肾上腺素0.1~0.3g/(kg·min)微泵注射维特血压。患者呼之可睁眼,左侧肢体可自主活动。14:40急诊心脏超声示:心脏各房室内径范围正常,室壁、室隔厚度正常,静息状态下室壁收缩活动未见明显异常,左室收缩功能值正常。15:05患者转入重症监护室,泵注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在91/58mmHg左右。17:40在重症监护室更换中心静脉导管且应用胺碘酮(mg)后,患者心律转为窦性心律,血流动力学逐步稳定,成功将房颤心律转复窦性心律,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逐步下降。次日13:21患者病情恶化,行去颅骨减压手术,术后患者意识不清。
小结
此两例患者颈内静脉置管后出现低血压的原因可能有:(1)局麻药的毒性反应。(2)患者存在心力衰竭。(3)气胸。(4)空气栓塞。(5)心血管迷走神经发射。(6)过敏性休克。据统计,浙江省颈内静脉置管并发严重低血压的类似不良事件均有报道,但自年年底,逐步规范操作与管理,减少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的使用后,深静脉置管相关严重低血压的病例不再有报道。医院麻醉科在临床停用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后,未再出现类似严重低血压并发症。
围术期医学论坛(zhwsyx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