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栓塞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黑龙江省医院神经外二科一次解决两颗动 [复制链接]

1#

东北网健康频道消息(通讯员康艳立董宇翔)在临床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颅内动脉瘤素有“不定时炸弹”之称,一旦破裂,病情来的急且凶险,且随时存在多次破裂出血的可能,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导致患者死亡。近日,医院接诊一位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一步检查发现该患者还为多发动脉瘤,再次破裂几率急剧上升,病情更加凶险。最终,省医院神经外二科程化坤主任带领团队共同努力,一次手术就成功“解决”掉两颗动脉瘤,术中复查造影提示动脉瘤未染色,载瘤动脉及穿支血管均保存良好,手术效果良好。

据程化坤主任介绍,市民徐先生今年47岁,无明显诱因突发剧烈头痛,当时无恶心、呕吐等症状,患者家属将其送往医院检查,行头部CT提示蛛网膜下腔高密度影,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综合考虑下,家属决定将徐先生送往医院进行治疗,住进了神经外二科。

“考虑到患者病情危急,我们决定为其急诊下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来明确出血病因,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依据。”程化坤主任介绍到,“全脑血管造影后,发现了出血‘真凶’,造影结果提示大脑前动脉A2段大小约2mm×1mm,左侧大脑中动脉M2段约2mm×1mm动脉瘤,载瘤动脉显影良好。基底动脉显影良好,末端大小约2mm×1.6mm动脉瘤。患者动脉瘤多且小,位置特殊,治疗风险重重。”

面对凶险的基底动脉动脉瘤,程化坤主任决定为徐先生进行手术治疗,术前程主任充分研读脑血管造影,仔细规划手术细节,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以及能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徐先生基底动脉动脉瘤体积小,位置比较特殊,临近穿支血管,手术难度较大,而且术中再次破裂出血所带来的致残、致死率也成为了不可承受之重。因此,在权衡手术风险后,程化坤主任决定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术中微导丝、支架导管顺利到位,弹簧圈填塞过程顺利,填塞程度紧密,术中复查造影提示动脉瘤未染色,载瘤动脉及穿支血管均保存良好,手术效果良好,尽在掌控之中。

同时徐先生还合并有左侧大脑前动脉A2段动脉瘤,该动脉瘤体积较小,大小仅2mm×1mm,而且对于A2段动脉瘤,载瘤动脉相对较细,走形曲度大,支架导管到位较困难,无形中增加了治疗难度。另外,患者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同时治疗两个动脉瘤,对于患者家庭来讲,略显“捉襟见肘”。因此,程化坤主任为了减轻患者家属经济负担,也为了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在术式材料的选择上也颇费心思。治疗过程中,微导丝、支架导管在进入左侧大脑前动脉的过程较稍显艰辛,但结果比较满意,微导丝、支架导管顺利到达动脉瘤内,顺利拆除了大脑前动脉A2段的这颗“不定时炸弹”。

程化坤主任同时表示,在顺利处理完出血“元凶”后,其实在患者左侧大脑中动脉分叉处还静静的存在一未破裂动脉瘤,大小约为2mm×1mm,载瘤动脉显影良好。此处动脉瘤较小,破裂出血的风险较低,不是这次出血的责任病灶,暂时未予处理。徐先生在术后恢复良好,无明显神经功能缺失,现已康复出院。而手术术式的选择和材料的选材,也为徐先生节省出一定的住院费用。

本文来源:东北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