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栓塞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重聚middot新舞台丨风景这边独好 [复制链接]

1#

随着各项微创技术的进步和器械的革新,外周血管腔内治疗水平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面临着技术普及、操作规范等多重考验。聚焦下肢动脉腔内治疗,推广先进技术,规范操作流程,我们一直在路上。

6月22日,下肢动脉腔内治疗培训班·第四期顺利召开。医千平台对会议进行直播,累计浏览达1.3万!

会议开幕式由执行主席--首都医科医院郭连瑞教授主持,大会主席--首都医科医院谷涌泉教授作开幕式致辞。

谷教授表示,下肢动脉疾病可谓血管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腔内技术近年来不断发展,深受临床医生和患者的喜爱。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新器材的不断完善,腔内治疗的效果也越来越好,不过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本次培训班,首都医科医院将医院、医院团队,进行精彩的学术分享和手术演示,与诸位同道共同探讨下肢动脉疾病腔内治疗的经验,期待与大家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相信通过今天的学术交流和探讨,同道们一定会有新的收获。预祝本次学术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医院张金文教授在致辞中提到,本次会议虽是线上,也是新老朋友难得的聚会时间,会议不仅有理论,还有手术演示,内容丰富,相信必定会让各位同道受益匪浅。

医院吴巍巍教授在发言中提到,非常荣幸能参与本次活动,期待本次会议顺利举行,与诸位医界同道就血管外科话题进行讨论。

学术讲座百花齐放

1

首都医科医院佟铸教授对最新ELUVIA真实世界下肢动脉腔内治疗应用结果--CAPSICUM研究进行解读。佟铸教授指出,CAPSICUM研究是关于ELUVIA的第一个前瞻性、大样本量、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n=),数据来源于日本人群,对中国人群具有参考价值。研究中再狭窄与血管壁退行性病变病例分别为例和例,数量足以进行多元回归模型风险因素评估。

CAPSICUM真实世界数据的一年无再狭窄率为87.1%,与既往临床研究结果相近,再次印证了ELUVIA的高通畅性。再狭窄风险因素不包括病变长度。

在CAPSICUM研究中,血管壁退行性病变发生率为16.8%(IMPERIAL研究1年数据为1.9%;德国直实世界1年数据为8%),和德国单中心真实世界2年数据一样,血管壁退行性病变与预后无关。与血管壁退行性病变发生相关风险因素包括:内膜下通路、使用IVUS。

佟铸教授提到,血管壁退行性病变在本研究中与再狭窄率无显著相关性,但其对长期预后的影响尚未知,仍需要后续随访数据和其他临床研究进一步完善。

2

医院池魁教授对全球首个使用药涂支架治疗股浅动脉的头对头研究--IMPERIAL研究进行分享。池魁教授指出,IMPERIAL研究对比了ELUVIA与无聚合物药物涂层支架ZilverPTX的治疗效果。尽管长病变具备一定的复杂性(最大长度达毫米),但在IMPERIAL长病变亚组研究中,24个月时使用ELUVIA治疗的患者,无临床症状驱动的血运重建(TLR)率为86.7%(KM估计值),一级通畅率为77.2%(KM估计值),患者临床结果持续显著改善,且安全状况良好。

在IMPERIAL长病变亚组和IMPERIALRCT亚组(糖尿病、闭塞中/重度钙化)中观察到的结果表明,在具有更复杂特征的患者中,ELUVIA再干预率始终较低。

不仅如此,ELUVIA药涂支架的多项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无论何种病变和患者复杂程度,ELUVIA都有着出色一致的一期通畅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3

医院孙欢欢教授对腔内治疗DES时代的血管准备进行经验分享。孙教授提到,真实世界中,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长病变常见,充分的血管准备能够显著改善下肢动脉治疗的疗效。而且,血管准备不佳可导致DES贴壁不良,并影响预后。

常用血管准备技术主要有:

传统球囊(顺应性球囊);

切割球囊:嵌入球囊表面的微型刀片破坏粥样斑块,低压即可扩张血管;

刻痕球囊:通过球囊表面的两根导丝,预切硬化斑块或增生内膜组织,减少球囊对血管的损伤;

巧克力球囊:因其表面有镍钛合金的束缚,在高压下对血管壁的伤害较小;

冲击波球囊:声波破坏钙化斑块,对正常组织损伤轻微,低压力即可使血管扩张;

斑块减容:通过特殊的机械装置在动脉内将阻塞血流的斑块切除并移出;

非顺应性球囊:相同压力下和半顺应性球囊(包括输送支架的球囊)相比,对病变部位的剪切应力更大,在扩张纤维帽很厚或者钙化的病变时,能有效减轻“狗骨头”效应,更加安全。

孙教授强调,DES腔内治疗,血管准备禁忌更少,对球囊的积极预扩张可显著改善预后,CTO与长病变也能从延时扩张中获益。对于亚洲人群,DES腔内治疗与非顺应性球囊联合效果更佳。

4

医院张童教授作“下肢动脉介入治疗中的血管夹层风险、危害、评估标准与干预”学术讲座。张童教授指出,PTA后夹层常见,发生率可高达84%。目前下肢动脉夹层仍广泛使用血管造影和NHLBI冠脉分级系统,IVUS可以更精准地评估夹层,有助于后续治疗决策。

张童教授强调,在临床上,严重夹层与不良预后相关,但也不能忽视非严重夹层。通过长时间扩张、低压、长球囊等技术可降低严重夹层发生率。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中提到,对于股腘动脉病变,支架植入可以作为球囊扩张效果不满意或失败后(如压力差持续存在、残余狭窄50%或发生影响血流的夹层)的补救治疗方法。如发生限流性夹层,须植入支架。

5

医院赵俊来教授从循证与实践角度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中支架直径的选择。赵俊来教授提到,前瞻性观察研究表明,造影所测血管直径小于IVUS所测血管直径1mm,多项真实世界研究表明,股浅动脉参考血管直径多在4.65mm以上,造影结果会低估真实血管直径。

目前认为,S/V比值是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风险因素:

BMS支架:参考血管直径S/V1.3较S/V1.3,2年通畅率显著降低。

BMS/DES支架:IVUS下病变部位S/V1.24是独立风险,远端健康部位参考血管直径S/V并非风险因素。

已公布的DES研究显示,6mm直径支架可为亚洲人群提供良好早中期临床结果。

6

首都医科医院高喜翔教授作DES在慢性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学术分享。高教授强调,闭塞性病变或狭窄超过70%是POBA后严重夹层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对病变的长期观察中发现,越是严重的夹层,其远期再狭窄的风险越高。严重夹层会显著降低POBA一期通畅率/无靶病变血管重建(CD-TLR)率。支架置入是CTO血运重建的保护因素。

荟萃分析显示,CTO是ZilverPTX治疗后无CD-TLR的独立影响因素。接受ELUVIA治疗的患者,无论是否为CTO病变,重大不良事件(MAE)/血运重建(TLR)/支架内再狭窄(ISR)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真实世界研究也显示,ELUVIA治疗长段复杂病变有效,且CTO并不影响ELUVIA的预后,临床可放心应用。

手术演示言传身教

开放讨论畅所欲言

吴巍巍教授: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现在治疗模式跟几年前已经完全不一样。在前几年,类似这种病变,手里没有武器时单纯去考虑腔内治疗是难以想象的。医院,如果未累及股深动脉、股浅动脉、股总动脉这些分叉部位,几乎都是腔内治疗。甚至有时即使累及股深动脉,但考虑到患者高龄等情况,也会行腔内治疗。

郭连瑞教授:医院,也有类似情况。以往很少用腔内治疗去处理急性栓塞,多数都是开刀,但涉及到很多患者全身状况相对较差、高龄,腔内治疗属于微创,以现在的技术,绝大多数都可以达到满意的疗效,且残余的血栓量也越来越少。现在很多文献都表明,腔内治疗的患者,包括死亡率在内的各方面不良预后都低于手术。

吴巍巍教授:所以对于急性肢体缺血,的确是要把过去我们治疗中形成的一些习惯,按照腔内治疗的模式进行调整,相信患者会得到更多获益。

郭连瑞教授在大会总结时表示,非常高兴与医院张金文教授团队、医院吴巍巍教授团队一起举办本次会议,通过经验分享、热点讨论,相信诸位医界同道必定有所收获。本次会议中没有讨论到的问题,我们将在未来的学习班和研究中深入探讨,希望大家持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