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医院血管外科胡杰博士精彩讲解
专家风采
胡杰医学博士
医院血管外科主治医师
·山西省医师协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总干事及青委会秘书长
·山西省医学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山西省老年医学学会血管外科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微循环学会周围血管病疾病专业委员会中青年委员会委员
非常荣幸,我们邀请到了医院血管外科的胡杰博士来为我们分享一下,在使用GEIGS7OR做介入手术一段时间后的心得体会,相信对血管外科和其他已开展介入手术的临床科室来说,都会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胡博士,听说其实在这台设备安装好后,在一开始并未全力使用,现在已经离不开了,可以为我们讲讲其中缘由吗?
一开始确实是这样的。但现在心情完全不一样了,现在我会用GoPro记录我们在复合手术室内的一天。在复合手术室与在普通介入室工作的心情完全不同,在复合手术室工作心情非常愉悦,因此更愿意记录和分享。我总结主要因为以下四点优势:安全、充分术前准备、多学科、联合治疗。
还请您为我们展开讲讲。
我们先来看一例并不算成功的案例——
?患者女,80Y,有高血压、房颤病史,入院有腹痛等症状
?CT示:巨大动脉瘤(7.2cm)、先兆破裂。CT重建示:近肾动脉腹主动脉瘤,瘤颈扭曲,累及肠系膜上动脉、左右肾动脉
?诊断:腹主动脉瘤(AAA)
?手术涉及内脏动脉重建(EVAR、RA+SMA重建),对传统外科来说围手术期死亡率高,对微创介入手术来说,术式复杂,也是很大挑战
我们几乎使用了可用的所有入路:双侧肱动脉入路——超选到肠系膜上动脉、右肾动脉;双侧腿入路——左肾动脉“潜望镜”技术。7名医生,耗时10多个小时完成了这台手术。
然而术后显示肾动脉显影不佳、患者术后右侧腰背部疼痛,CT示:右肾被膜下血肿,患者急性肾衰,透析数十天后还是去世了。
腹主动脉瘤是很凶险的疾病,您和团队已经做了最大的努力。
是的,我们大半科室的医生都参与了这台手术,付出了巨大的时间和精力完成手术,每个人都很希望患者术后可以平稳出院。所以我们也在反思,哪里还可以做的更好。
反思
当患者大部分入路被占、内脏动脉需要重建时,如何确保手术的精确度?——只有反复造影,每一步都造影,造影才能让医生“看见”。
传统介入的难题——
?复杂病变
?移植物的定位
?内脏血管开口
?反复、反复、反复造影
?依赖于手术时间的麻醉风险
是的,介入手术是微创手术,术中的每一步操作都要求的更加精细,医生在保证手术精准的同时,还要考虑麻醉、辐照等等风险因素。
所以,医生的这双“眼睛”尤为重要。以往,我们依赖的是反复的造影,用一次次的造影去确认位置。直到我们发现了GEIGS7OR的融合功能——
术前:自动提取血管和骨骼影像,一键完成EVAR关键解剖学参数的测量分析,预先计划和标记重要分支血管开口位置。
术中:术中双向同步配准,轮廓线模型引导手术,省去了传统在屏幕上画线的麻烦。
是的,GE的AW工作站对于DICOM格式的CT影像不限品牌,都可以进行重建融合并输出导航。考虑到血管外科以往手术常用方法,还提供了三维模型、轮廓线模型两种显示方式。这个模型可以追随机架和床的移动,和患者实时匹配。
没错。了解到这台设备可以提供这样强大的支持后,我们陆续在这间复合手术室开展更多的介入治疗——
EVAR
左右滑动查看
术中一键输出、双向配准,实时导航。
术后对比造影评估疗效更直观。
腹腔干动脉瘤弹簧圈填塞术
左右滑动查看
左右滑动查看
主动脉缩窄
左右滑动查看
像主动脉缩窄这个病例,如果没有导航,根本看不到下面的血管走行,无法了解支架位置,对于操作者的技术和胆量都是考验。有了导航,手术难度就降低了很多,给术者提供了信心。
升主动脉夹层术后腹主动脉夹层
这个病例的夹层是右肾动脉开口,向上逆撕。导航配准后,从右侧股动脉入导管,置于夹层内造影,发现上方有另个一破口。覆膜支架腔内隔绝,右肾、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干等全部重建,小病变就变成了大手术,费用可能也会很高。有了导航,就大大简化了手术,夹层弹簧圈栓塞+双支架置入。
左右滑动查看
这时在第二个支架释放时出了问题,支架长度4cm,球囊3cm,球囊相对偏短,球囊加压时,支架出现了位移,支架进退两难,打不开也取不出来。此时幸亏有导航,可以直观看到支架偏移的位置,否则还要另行穿刺,反复造影确认。有了导航,把球囊打开,上推至支架内,再做夹层的栓堵。
左右滑动查看
这个夹层破口是宽基底,栓塞时弹簧圈稍有不慎便容易掉入肾动脉,这时有了导航,相当于直观看到实时的栓塞程度,这是又一个非常有临床意义的地方。否则这台手术我们当时也不能完成的那么容易和高效。
看到您已经把这台设备和软件功能使用得非常熟练了!这也是我们所期待的效果——设备和功能都能最大化的服务于临床。
是的,所以我们在发现了这么强大的功能之后,继续思考,它还能为我们带来什么。我认为它的另一大用处就是教学,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这是我的其中一个教学课题项目,就是探究CT血管三维重建和在周围血管疾病教学中的应用。在以往的教学经历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感到外周血管非常抽象,难以想象血管的走行和结构,有了方便快捷的三维重建后,学生们感到更直观,也更容易吸收掌握,印象也更深刻。
这真是太棒了!从您的分享中,我们能强烈的感受到,您和团队一直在不断地反思、思考,不满足于解决眼前的困难,更追求长远而持续的进步,这一点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感谢胡博士的精彩分享!
临床价值总结
★
术前
综合多种影像全面测量评估:DSA,CTA,MRA等数据精确测量各径线参数,选择合适的支架(长度/口径),标记好重要分支血管的开口位置,为开窗提供重要数据参考。
★
术中
与常规2D路图或“画线”方式对比,三维融合导航更立体、更直观、更精准,是手术医生更明亮的“眼睛”;三维融合导航实时跟踪机架旋转、导管床运动、视野大小的变化。快速安全引导支架定位和释放。方便手术的同时,对于术中出现的问题能够更及时有效处理,提高了安全性和工作效率。
★
术后
鹰眼HDCT稀释造影三维扫描快速评估手术疗效;多形态重建让术后评估更全面、准确。
★
患者及术者
复杂手术简单化,节省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造影剂用量,降低辐射剂量,保障手术更安全。
期待下期精彩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