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治疗中,对于累及髂总、髂内动脉的腹主动脉瘤,处理髂内动脉的方式是选择栓塞、封闭还是保留?若选择栓塞、封闭髂内动脉会出现哪些并发症,发生风险多少,术前该如何进行患者沟通?若保留髂内动脉应该选择何种方式?在9月14日举办的第七届华北血管大会(NEC)上,医院血管外科的吴学君教授就这一话题为我们带来了精彩演讲。
研究背景
随着腔内治疗技术、治疗理念和器械的发展,EVAR已成为目前腹主动脉瘤主要治疗方式。在腹主动脉瘤EVAR中,髂总动脉是最常见的远端锚定区域,但是有数据表明在腹主动脉瘤患者中,约43%患者累及单侧髂动脉,约11%累及双侧髂动脉。对髂动脉瘤来说,髂总动脉受累最常见,其次是髂内动脉,髂外动脉受累相对少见。
髂总动脉长度在不同人种、年龄段中有很大差异,一般来说,亚裔*种人的髂总动脉长度约为25~30mm,若长度小于2cm,则不足以作为锚定区。髂总动脉直径正常值约8~12mm,若直径14~20mm提示髂总动脉扩张;直径20~30mm提示髂总动脉瘤样变;若直径大于30mm提示髂动脉瘤。直径小于30mm的髂动脉在EVAR术后2~6年内增长缓慢,约0.2mm/年,之后迅速按1~1.5mm/年增长;直径大于30mm的髂动脉,直径增长可达2.6mm/年。
为了获得充分远端锚定区,需要覆盖髂内动脉开口至髂外动脉,而为了减少由于髂内动脉返流导致的Ⅱ型内瘘,通常需对髂内动脉行封堵或栓塞。然而,髂内动脉栓塞后明显增加了其供血区器官组织缺血风险,最常见并发症是臀肌跛行,其它包括勃起功能障碍、臀肌坏死、结肠坏死、脊柱缺血等。
髂内动脉栓塞后并发症
髂内动脉的栓塞封闭技术相对简单,但术后存在如臀肌跛行、性功能障碍、臀肌坏死、缺血性结肠炎、截肢等并发症的风险。
1、臀肌跛行:双侧髂内栓塞、对侧狭窄大于70%、髂内分支栓塞、股动脉上行分支缺乏(如腹壁浅动脉、旋髂浅动脉)等因素可导致臀肌跛行的风险增加。
2、性功能障碍:有研究数据表明性功能障碍总发生率36%(13/36);单侧32%(10/31);双侧60%(3/5)。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总体不可预测,因此更需要加强术前沟通,对于术前没有勃起功能障碍的患者尤其重要。
因此髂内动脉封闭对于高龄、活动耐力差的患者,臀肌跛行和性功能障碍的并发症是可以接受的,封闭髂内动脉增加了锚定区,简化操作,具有一定优势。但对于年轻、预期寿命长、生活比较活跃的患者则尽可能不要封闭髂内动脉。
保留髂内动脉的几种方式
“喇叭口”技术:该技术简便实用,但对于髂动脉直径大于20mm或预期寿命大于8年的患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三明治”技术:年巴西的Lobato介绍了这项技术,该技术需要肱动脉入路,如果髂内动脉分支大于8mm,需要切开肱动脉,部分需要切开腋动脉。
翻山“三明治”技术:台湾吴毅辉教授介绍了该技术及其中期结果14月一期通畅率92.8%。操作方便,不需要肱动脉切开viabahn支架使用多,费用较高。
医院血管外科经验
医院血管外科共治疗髂动脉瘤患者11例,全为男性,年龄18~85岁。其中腹主动脉瘤+髂动脉瘤7例;双侧髂总动脉瘤2例;双侧髂内动脉瘤1例;髂总动脉瘤合并髂动静脉瘘1例。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技术成功率%,术后即时Ⅲ型内漏发生率44.4%。随访时间7~48个月。术后1个月复查CT,Ⅲ型内漏均消失。1例出现髂内动脉分支闭塞,无症状未处理。1例明显Ⅱ型内漏(与髂内无关),行栓塞治疗,再次复查CT内漏消失。
总 结
髂内动脉栓塞术多不复杂,对于高龄、活动耐力差的患者,既简化手术又延长了远端锚定区。但由于髂内动脉栓塞并发症并不少见,对于预期寿命长、生活活跃者,应当注意保留髂内动脉,以减少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由于IBD国内市场不可获得,保留髂内动脉的技术,髂内动脉转位或搭桥,“三明治”技术不失为一项简便易行,微创廉价,远期疗效可靠的技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