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通讯员宋黎胜记者吴朝香
外伤后长期卧床导致患者下肢静脉血栓,静脉血栓解决了,房颤却发作越来越严重,但又因静脉有大量血栓,导管无法通过致射频消融术无法完成……
近日,被疾病困扰的董奶奶(化名)终于露出笑脸——原来,医院多学科联合为她量身定制一台少见的房颤射频消融术,而这种手术也为类似“走投无路”的患者治疗提供了新途径。
房颤频发
如何治疗却成了棘手问题
董奶奶今年80岁,2年前,她在一次外伤后遭受了一连串的打击。因车祸,医院住院治疗。
没想到,外伤加上长期卧床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医生告诉家人,血栓一旦脱落,可导致大面积肺动脉栓塞。于是在医生的建议下,老人进行了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需要择期取出滤器),肺动脉栓塞的风险暂时去除了。
可一波刚平一波又起,董奶奶术后不久,开始反复出现心慌症状,心电图检查提示阵发性房颤发作。
房颤频发会增加中风的机率,需及时治疗,但因各种原因董奶奶没做进一步治疗。
而1年前,董奶奶按约定,医院准备做手术取出下腔静脉滤器,可没想到检查后发现,植入了静脉滤器的血管里面长了很多血栓,已无法取出滤器。
危险再次逼近。房颤发作的次数越来越多,每次心率都快到-次/分,身体十分不适,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而更危险的是,反复的房颤发作极有可能在心房内形成血栓,血栓一旦脱落,就有可能出现中风或者其它器官血栓栓塞。
房颤可以做射频消融来解决,董奶奶及子女却遭当头一棒,“房颤射频消融术中需要让消融导管穿过髂静脉和下腔静脉,但她的髂静脉和下腔静脉有大量血栓,消融导管无法通过,因此射频消融术无法完成”。
当地医生说,患者静脉血栓成了房颤射频消融术施行的“拦路虎”。
董医院,却再受打击。老人都已躺在手术台上了,医生尝试后仍败下阵来,原因同样,导管无法通过血栓到达心脏,手术没法做。
学科联合除去“拦路虎”
手术终于顺利进行
难道眼睁睁地看着危险一步步逼近,毫无办法?
经引荐,董奶奶来到了医院心血管内科王利宏主任医师门诊及血管外科蒋劲松主任医师门诊就诊。
经验丰富的王利宏主任以及蒋劲松主任在详细地了解完病情后认为,强强联合就可以除去除去“拦路虎。平时很少合作的两学科的主任,针对董奶奶的特殊病情,共同制定了个性化的手术方案。
手术方案分为两部分,第一步先由血管外科医师植入静脉支架,这样就可以开通髂静脉和下腔静脉;
第二步就是利用开通的髂静脉和下腔静脉作为通路,送入消融导管,使房颤射频消融术顺利进行。
董奶奶入住血管外科,在完善术前准备后被送入了导管室。
按两学科制定手术程序,血管外科蒋劲松主任及来集富副主任医师首先站上手术台,做了微创介入手术,通过植入支架,”——疏通了上述静脉血管;紧接着,心内科王利宏主任和丁雪燕副主任医师上场。
他们小心翼翼的操作消融导管,将导管顺利穿过下腔静脉滤器,将之安全送到左心房和肺静脉,进行逐点消融……在两学科合作下,这台特殊的房颤射频消融术顺利完成,房颤病灶终于被清除,董奶奶转危为安。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