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2
浙江新闻客户端
见习记者沈听雨通讯员周素琴
熬过了大手术,却败给了术后发生的肺栓塞;长期久坐不起,腿麻肿胀,原来是患上了下肢静脉血栓……如今,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已经成为继心梗和脑卒中之后,第三大高死亡率的疾病。可是,许多人却对这一“隐形杀手”知之甚少。
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简称VTE)包括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是住院病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它是临床常见病症,医院住院患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特别是急性肺栓塞有高发生率、高死亡率的特点。
不过,VTE是可防可治的。早诊断早治疗,80%以上的VTE都可以被避免,20%的高危风险患者都能恢复正常生活。
可是,VTE发病隐匿且表现无特异性,医院如何进行系统化防控管理治疗?或许,我们能从浙江大学医院找到答案。
3月2日,国家院内VTE防治项目解读和血栓针织学术会议在杭州召开。来自广东、北京、吉林、北京、上海等国内50医院的院长、医务科、护理部、骨科、重症监护室、肿瘤科等医护人员,汇聚一堂共同探讨院内VTE防治,期间他们还医院的院内VTE防控管理系统。
全流程、多层面建设VTE防控管理体系
如今,医院入院的患者,护士会先进行VTE健康宣教,告知病人可能出现的症状及如何预防。同时,医生会根据病人情况进行VTE风险评估,甄别中高危风险的患者,给予物理预防和药物预防。而中高危风险的患者还要进行超声筛查,查看是否出现静脉栓塞,栓塞位于哪个部位。一旦确诊,医护人员将配合用药治疗,并防止出现肺栓塞。
据悉,在医院领导层的高度重视下,医院从年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