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患者微信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678.html刚刚写完一个很感人很催泪的意大利电影《天堂电影院》,就忽然间想到了《放牛班的春天》,所以就趁着这股热乎劲开始了这篇《放牛班的春天》。
不过,刚刚开始重看这部电影,就被它与《天堂电影院》以惊人的相似度的开篇给惊到了。
不止是电影的回忆式叙述法如出一辙,连年老时期的主人公都是同一个演员雅克·贝汉扮演的,而且不约而同的,两部电影都是将镜头对准了童年和成长的主题。
(数学老师会哭晕……,哈哈哈)
两部影片的男主,都功成名就的成为了很有名的艺术家,比如《天堂电影院》里的大导演以及《放牛班的春天》里的著名音乐指挥家。
这两部电影,恐怕是兄弟篇吧,哈哈哈。
不然,为啥这调调都是一毛一样的呢,嗯???
不过,《放牛班的春天》没有拿到奥斯卡奖项,着实有点可惜了,不过它获得了包括奥斯卡在内的多项国际大奖的提名,这已经足够能证明它的优秀了。
豆瓣9.3的评分,比,《天堂电影院》的9.2分还高出一丢丢。
关于这部电影的叙事框架,是一个暖男老师用音乐改写熊孩子们命运的温暖故事:
一个专门教育问题孩子的学校,迎来了一位有些秃顶的新学监马修先生。
这所学校,专出各种“疑难杂症“的问题孩子,打架、抽烟、骂脏话、搞恶作剧,熊孩子们的调皮捣蛋,都令这个学校的老师们头疼不已。
调皮*们会制造各种小机关与老师们作对,弄伤老师的胳膊、打伤校工的眼睛,类似这类的事情可太多太多啦,之前的一位校舍监工已经被这群熊孩子们给气走了,马修就是来接这位老兄的班的。
身为学校里的一名学监,其实就是一位身兼多职的老师,比如处理和解决熊孩子们惹下的问题,看管学生们吃饭、睡觉、洗澡,教孩子们课程,统统都归他管。
这么说吧,马修就相当于普通学校里的老师、教导主任和生活老师的综合体。
在这座学校里,校长哈杉有着绝对的权威。但是相比于真正的感化、温暖学生们,哈杉更看重自己的升职和前途。
校长处理熊孩子们方式简单粗暴,基本上就是拎走、训斥、惩罚、关禁闭。“犯错——惩罚”是校长的实施方针口头禅。
马修对校长的这套粗暴处理法不太认同,熊孩子们处处捣乱令人头疼是事实,不过马修坚信有更好的方法可以拯救、帮助孩子们。
相比于校长,马修更显温和有耐心,他会写乐谱,之前在中学里教过音乐课。
曾经发誓绝不再碰乐谱的马修,在经历过一次被熊孩子们翻出自己公文包里的乐谱,又看到有个熊孩子在吹口琴后,马修改变了原有的想法,他决定用音乐来帮助这些问题小孩。
他要用自己的方式:成立一支合唱团,来正确的引导孩子们。
为熊孩子们组成合唱团的事,马修先斩后奏,校长一顿冷嘲热讽,不过也没怎么反对,合唱团就这么顺利的发展起来了。
熊孩子们中有一个叫皮埃尔的,他经常打架、画漫画骂校长,性格孤僻不随群。
马修在教熊孩子们唱歌的时候,皮埃尔就不参与,但是他会在学生们都不在的时候,偷偷一个人跑到教室里去唱歌。
他有很高的唱歌天赋,音准很在线。但是他与单亲妈妈的关系不好,妈妈来学校看他,他的反应很冷淡。但是马修,在遇见皮埃尔的妈妈后,恋爱脑上线啦。
马修的日常任务主要还是为孩子们谱曲写歌,教孩子们唱歌,熊孩子们真的有所改变了,马修的合唱团方法奏效了,校长也很满意。
不过,随着一个不服管教的更熊的熊孩子蒙丹被认为是偷走了校长的20万法郎,校长宣布结束马修的合唱团。
虽然不再是明着进行合唱团的训练,马修带领孩子们的合唱团并未停止,他在宿舍里教孩子们唱歌,甚至吸引了伯爵夫人来参观孩子们的现场演唱。
不过校长却邀功成立合唱团完全是自己的主意。
在一次校长外出准备领取有伯爵夫人参与的勋章颁布时,意外来了,学校宿舍失火(蒙丹的报复),校长哈杉急忙赶回。
好在马修和另一位好心的校工在午休的时候带着孩子们去校外的森林放松玩耍,师生们没有遭受这场危险。
校长的想要往上爬的晋升勋章没有了,他把这场意外全都归咎于马修身上,生气的开除了马修。变乖的孩子们用写上留言的纸飞机和马修教给他们的歌,送走马修。
不过,事情很快有了反转。与马修一起工作的几个校工,私下里其实都看不惯校长哈杉的所作所为,其中有一位校工甚至还期待过那个更难管的熊孩子蒙丹应该把校长掐死。
马修用音乐改变孩子的事情,几个校工都是看在眼里的,他们不愿看到马修就这样受憋屈的离去,而是自发组成举报联盟,向上级告发校长对孩子们滥用惩罚的行为。
结果是,哈杉被开除,马修继续回来教孩子们音乐课。
那个受马修指引的小孩皮埃尔,就这么顺利的进入了里昂的音乐学院,最终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家。
马修没有收获到他向往的爱情,但是他找到了自己的使命,为孩子们写歌,教孩子们唱歌,没有一丝暴力,全是满满的暖意。
如果是放在教师节的时候,这部电影是很适合献给老师的。
我们一路的成长中,大概都会留下记忆里让自己感觉到温暖的某一位老师。
刚刚又重新看完鲁迅先生留学日本仙台时写的《藤野先生》一文,藤野先生的温暖、严谨、细致,不仅温暖到在异国求学的鲁迅先生,更是一路影响到他用笔和文字为唤醒国人的精神力量而持续奋斗。
童年、老师,这些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已经远去的符号,其实并未消失过。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承受着煎熬的我们,或许会时常经历着职场和生活上的困惑,也许更需要的是给自己腾出一点完全属于自己的空间,去重新回味一下曾经陪伴我们一路跌跌撞撞成长起来的良师们,从他们教导过我们的话语中,重新拾起前进的力量。
不知道为什么,很想把这篇文章送给那些从心底里真正热爱孩子的老师们!感谢!